,再過濾和洗滌出白色有光澤的針狀結晶,即為精雷汞。但是雷汞非常敏感,在乾燥時,任何輕微的震動、撞擊、摩擦、加熱或升溫都有可能爆炸,而且不僅本身有毒。爆炸後還能散發出有毒氣體,化工研究所沒為此少吃苦頭。”卡慢慢摸索出來,加入脂肪、油類和石蠟加以鈍化。這呀小一了安全性和實用性。
有了鈍化的雷汞,正在為前裝滑膛槍防潮、防水能力不佳犯愁的兵器研究所一下子找到了突破點。滑膛槍最大的麻煩是一旦下雨天引藥無法使用,這槍也就算廢了。兵器研究所將雷汞粘在一個小圓銅帽裡面,輕輕刮碰沒有問題,用擊鐵一擊立即爆炸。
兵器研究所立即對靖康乙式滑膛槍進行改進,取消了引藥池,改為一個小圓孔直通槍膛,而火帽網好可以扣在這圓孔口上,在將擊鐵改形,變為可以擊打銅帽背部,一扣扳機,馬上打響。
經過測試。火帽槍不僅可以在下雨天裝填彈藥有防水的油紙包裹,所以只要不是大雨都好說,而且點火機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此前蛙發的百分之七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不要小看這百分之二十,一萬人意味著多了兩千枝火槍可以投入射擊。
同時,大明手榴彈由點火手榴彈變成了真正的手榴彈,在木柄裡面安裝雷汞和摩擦裝置,一拉繩索,便可點燃內建的引線,點燃彈體裡的
藥。
而富有創新和想象的大明兵器研究所的研究員們並不僅限與此,他們從佛郎機炮的到啟發。研製出後裝針擊槍和後裝火炮。後裝針擊槍最關鍵的是針擊式紙殼彈藥它是在大明此前的紙筒定式彈藥基礎上改進的,只不過紙筒改為紙彈殼,後面加了一個火帽。研究員們重新設計了一稚槍,不僅可以從尾部裝填紙殼彈藥,關鍵是槍尾都有一根長撞針。一扣扳機,長撞針便直接刺在紙殼尾部的火帽上,火帽的雷汞被啟用爆炸,引燃推進藥,將鉛彈打出去。經過近一年的不斷改進,終於於明歷六年研製出可以實用的後裝針擊式滑膛槍。
不過針擊式紙殼彈藥有個毛病,那就是紙殼子彈沒有可靠的密閉,影響射擊精度。並使槍機結構複雜化了。兵器研究所的研究員嘗試製成全銅殼的子彈。但是又出現一個問題,在密封的狀態,氧氣太少,雷汞爆炸的威力受到極大的限制,甚至無法點燃推進藥。
對槍械和火藥進行過研究的劉浩然隱約知道,正規的底火除了雷汞之外似乎還需要其它助燃劑硫化二銻和氯酸鉀。硫化二銻可以迅速燃燒,幫助雷汞迅速點燃推進藥,而氯酸卸在燃燒的同時可以分解出大量氧氣,讓雷汞和硫化二銻迅速燃燒提高條件,可是在這種情況,你讓劉浩然上哪去找這兩項助燃劑,他再是穿越眾,對複雜的化學卻是一竅不通。而且就算是他是化學高才生,知道這兩項助燃劑是什麼,可也找不到合適的裝置、催化物生產這些東西,畢竟這些東西不像硫酸和硝酸,可以從礦石中蒸餾分解出來,這些東西可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必須透過相應的化學反應才能生成,劉浩然可以說是無計可施。
劉浩然和兵器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的研究員只好現有的化學材料上打主意,幸好劉浩然在數年前就乙經將自己還記的的高中和大學化學知識全部貢獻出來。為大明化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幾經研究,終於從氧化銅、光鹵石等物質中提純出相應的助燃劑,使得雷汞的點燃能夠到一定從程度。
其次就是在火棉的基礎上發展硝化纖維,即黃色無煙火藥。硝化纖維雖然經過乙醇等鈍化,但是火爆程度依然不是黑色火藥所能比的,大明化工研究所發明研製的簡易版底火足以點燃它,而且硝化纖維爆炸力遠勝黑色火藥。又沒有什麼煙,真是殺人越貨的好裝備。
在此基礎上。兵器研究所終於研究出銅殼子彈,這種子彈經過不斷地測試,最後定型為8,即適合口徑為8好的步槍,彈殼長子彈。其實際彈頭直徑為8萬,底火為丁式底火即巴克瑟式底火,特點是容易重灌子彈。
接著兵器研究所在銅殼子彈上進行新式槍的研製。首先是改滑膛槍為線膛槍。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大明的機械加工技術已經得到了極大提高,給槍膛拉膛線不是什麼高難度工藝,以前不提高線膛槍產量是因為一般的前裝線膛槍裝填彈藥太讓人痛苦了,狙擊手最恨的就是自己身上總是帶著一個錘子。
現在可有後裝了,這個問題便不存在了,可以充分發揮線膛槍彈道穩定,射擊精度高,射程遠的優勢。
其次是對槍栓部分進行改進和創新,當然了,劉浩然又一次無恥地開了金手指。做為一個槍械好愛者,曾經立志要自力更生做一把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