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忽覺鼻中 一股酸辣透入囟門,接連打了五六個嚏噴,眼淚鼻涕登時齊流”。鼻涕眼淚都流出來了,感冒就快好了。
這裡提供了一些資訊,比如裝鼻菸的金鑲雙扣金星玻璃的扁盒,金星玻璃是什麼呢?乾隆朝一種時髦的玻璃器,紅褐色,裡面閃著金星,又稱〃溫都裡那石〃。聽著就是個外來的名字,很怪。溫都裡那石在乾隆六年的時候就出現了,一般的史籍是這樣記載,僅乾隆一朝有。故宮裡現存〃溫都裡那石〃就是金星玻璃的器皿大概40多件,數量不是很多。
【鼻菸進入中國】
最早的鼻菸相傳是義大利人利瑪竇帶入萬曆一朝進獻給皇帝。史書上這麼相傳但也不一定,因為最早的記載往往是不清楚的,是後人補記的,不是當時確切的記載。
明末有一個人叫張介賓,他寫過一部書叫《景嶽全書》。書中說:“菸草自古未聞,近自我萬曆時出於閩、廣之間,後自吳、楚地土皆種之。 張介賓本身是個醫生所以他這種可治病的植物記載應該說比較準確的。他說菸草這個東西,在萬曆以前是沒有的,從萬曆以後從福建、廣東引進,後來像湖北、江蘇才有種植。
西方人把鼻菸進貢給萬曆皇帝的時候是裝入一個瓶裝的容器中。玻璃瓶裡頭裝著鼻菸直接進貢。他這個包裝有大小兩種包裝,大包裝一般可以裝兩斤,小包裝一般都是半斤。這種玻璃瓶一般是方的,有大的有小的上面描著金花,玻璃瓶描金。我們今天看西方有很多酒瓶子上還保留這種風格,就是透明的玻璃瓶上描金。所以這叫鼻菸瓶,俗稱大金花、小金花。這是鼻菸第一次進入中國時候的狀況。
【鼻菸壺的命名】
中國人呢在使用這個鼻菸盒的時候呢,他發現它有缺點,中國人很細心。第一個缺點:易翻撒,我們都有這種經驗越小的盒子,尤其扣得緊的時候,你開蓋的時候,稍一不注意就扣掉了。好容易皇上賜一盒鼻菸盒回去想吸,扣得又緊一摳,扣地上了,它有這個缺點。第二個缺點:易吹散,當時吸食鼻菸的人,很多時候是在室外。比如牧民他在草原上累了坐下來想吸吸菸,把這盒一開啟一陣風颳去半盒很心疼。。第三個缺點:易散味,寶玉不就說了嗎,〃走了氣 就不好了〃什麼叫走了氣呢?就是這味散了,盒蓋大你一開啟一會兒味道就不足了,這是它的缺點。
中國人馬上就把這個缺點給換掉,說這缺點我克服掉,我換一個容器不就完了嗎。就拿了很小的小瓶,把它裝進去,上述的缺點立刻就沒有了。我開蓋的時候不可能全扣撒了,也不可能被除數風吹走,味道保持相對來說就好很多。中國人就發明了這麼一個小的瓶狀物。但跟著問題就出現了,名稱,我們每一個新物種的出現,首先要命名,這東西叫什麼。那很簡單了,裝在小瓶裡鼻菸瓶。問題是有大鼻菸瓶在前,大金花、小金花就是鼻菸瓶。在這裡很容易發生誤會,比如說,皇上說:〃賞鼻菸瓶二斤〃這行,拿一大瓶來了。如果皇上說:〃賞一鼻菸瓶〃,大臣就犯難了,底下的太監們說是給一大瓶還是給一小瓶?弄不清楚,也不好意思問皇上,說您好說賞一瓶是多大的瓶啊?容易混淆。在這種情況下呢,中國人開始把它改名就叫壺,它不能胡改,古人命名一定要有依據要有本。我們的壺在漢代以前是沒有流的,我們講陶瓷的時候專門講過,漢代以前的壺,就是哪兒進哪兒出。西晉以後開始有嘴是不通的,東晉以後這個孔就通掉了。到了唐、宋那壺就非常成型,大進小出,這是壺的概念。那麼唐宋以後壺的概念深深影響了中國人,因為它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文化了。這個文化很深切影響到中國人,我們就把以前的壺的概念給丟掉了,鼻菸壺把這個概念重新拾起來說這就叫壺,有本可依。我們今天殘留的痕跡大家也知道,比如過去我們打熱水的那叫暖壺,這就是保留了殘留了過去古意,所以暖壺又稱暖瓶。有的大人說打兩壺開水,暖壺也說暖瓶、暖水瓶。今天使用的比較少了,我們今天商場裡去買的,都是電動暖壺,裝上水一按,水就出來了,但有在我小時候,在(二十世經)八十年代以前,大部分中國人使用的盛熱水的東西就叫暖壺。這就是殘留古漢字的本意。
【早期鼻菸壺】
什麼時候開始有鼻菸壺呢?第一個說法是清末民國初年,有一個人叫趙汝珍,他寫的是《古玩指南》。《古玩指南》上是這麼說的,他說:鼻菸初入中華時 並無另行特別使用之煙壺 遂多利用舊日藥瓶以盛鼻菸 趙汝珍《古玩指南》 他認為鼻菸壺最早是用小藥瓶,從那兒生髮過來的,這個道理成立。我們剛一開始說了,看到人家的盒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