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收穫成果不相等也就自然而然。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易首先想到的便是將現在農耕工具替換下來,燕雲這邊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需要耕耘開墾,若沒有先進的農耕工具替換的話,所需要的時間必定漫漫無涯。
而農耕工具的替換必定需要大量的鐵,燕雲這邊鐵礦雖多,但開礦的人力卻不足,鍊鐵的技術和掌握技術的人依舊有限。
對於這一點,宋易已經派了人去別的地方重金聘請一些匠師和懂得鍊鐵技術的人員到燕雲這邊來,任何時代,不重視技術都將是最大的失誤!
幸好,大趙國的商業十分興盛,而對於技術的重視也遠甚於其他朝代,這其中有一部分的功勞必須得歸於趙匡胤的重文輕武!
人力方面,宋易想到的唯一辦法便是將此時燕雲的新兵合理的利用起來。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畢竟不是時時刻刻需要打仗,所以以兵員和民夫結合起來開礦便顯得有必要。
當然,為了讓士兵不至於不滿,對於參與開礦的兵員必定會給予一份可觀的酬勞!而開礦這件事,就算宋易不提,也會有大量的富商願意參與進來。
王家失去了汴州的得天獨厚,來到幽州得到的第一份好處便是擁有了開礦權,這也是因為王家本就是造船業大戶,其中擁有許多的匠師民夫,雖然與開礦並不想通,但是宋易知曉有一件事在日後必定會對王家起到重要的助力那便是船隻的裝甲。
如果有一天,燕雲的鐵礦得到充分的開採,那麼隨著鐵器的增多,必將要用到一些戰爭的場面,而水戰雖然在此時看來沒有太大的趨勢,但宋易卻有著更為遠大的目光。
要組建一支強大的船隊,除了船要能承受風浪之外,便需要配備與眾不同的抗擊打和攻擊能力。
大槍大炮之類的先進武器宋易尚束手無策,但是為船隻蒙上一層‘裝甲’這種事,卻也不是宋易最先想到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