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16日發表重整軍備宣言,頒佈國防法令,恢復普遍義務徵兵制,17日全德國舉行慶祝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束縛。

1936年3月1日,希特勒下令實施訓練計劃。7月22日,希特勒派兵援助西班牙的法西斯叛亂。1937年,希特勒又與臭味相投的墨索里尼結盟,建立了侵略戰爭同盟〃羅馬…柏林軸心〃。

1938年,希特勒自任國防部長,組建直屬於他個人的國防軍司令部,掌握了完全的軍事統帥權。德國的軍費迅猛增長,從1933年的7億馬克一路飆升至1938年的600多億馬克,增幅近百倍之多。陸軍從1935年的30個師增至到1938年的51個師。1938年時,空軍僅有368架飛機,到1939年便猛增至8295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支空軍。在軍火生產上,1939年德國的產量已達美國、英國兩國總和的2倍多,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好了充分的物質準備。

精彩旁白:〃我的優點就是不受任何理論上或者道德上的清規戒律的約束。〃〃新帝國必須再一次沿著古代條頓武士的道路進軍,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

(德)阿道夫·希特勒著《我的奮鬥》

5.以鄰為壑的綏靖政策

戰爭的腳步正在迅速地迫近,法西斯的鐵蹄和猙獰的叫囂聲已經清晰可聞了。但是,西方列強們的應對之道卻是以鄰為壑的綏靖政策。

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廝殺之後,英國、法國等老牌歐洲強國雖然在表面上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自身的實力也在戰爭中消耗殆盡,到處是殘垣斷壁,山河破碎,今非昔比,沒有了往日橫行世界、稱霸歐洲的鋒芒和銳氣。

沉重的戰爭負擔耗光了英國的老本,不僅被迫賣掉了10億英鎊的國外投資,還欠了美國44億美元的債務。由於實力的衰落和工業生產的下降,大英帝國稱雄250年之久的海上霸主地位也開始動搖了。伴隨著各殖民地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運動,英國政府內外交困,以至於戰後的幾屆保守黨和工黨政府都因為無力緩解危局而辭職。

第6節:代價再高也不為過2005年04月20日

內外交困之下,戰後的歷屆英國政府都以恢復國內經濟和解決帝國內部問題為執政重點,強調〃經濟危險是必須對付的最緊迫的危險,其他事務必須讓位、必須等待。〃重整軍備不得影響經濟恢復,同時幻想以虛張聲勢的外交手段來保持既有的霸權地位。1935年時,德國的空軍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而張伯倫政府卻認為重整軍備將〃壓垮這個國家的脊背〃,一面大幅度削減軍事預算,一面嚴格限制英國軍隊的規模,主張〃退守帝國〃,在軍事上撤出歐洲。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場的法國,戰後情況更為糟糕。戰爭損失高達2000億法郎,勞動力損失約為136。5萬人,戰後工業產量只有戰前的57%,農業萎縮到發生糧食危機的程度。而且,一向以高利貸者著稱的法國已經變得負債累累,欠美國的外債就有40億美元。本來指望從德國的戰爭賠款中撈回血本,結果又在美國、英國的威壓下和德國的抵制下弄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於國力衰落,經濟極度困難,法國政局一直處於動盪和混亂之中。從1925年4月到1934年2月,來去匆匆的法國政府竟然更換了17屆之多;僅1933年一年裡,法國內閣就走馬燈似地換了7屆。內政的困難與混亂使得法國在外交上更加難以保持連續性、堅定性和獨立性,只能追隨英國對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侵略行徑推行苟且偷安的綏靖政策。

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正贏家美國又如何呢?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從戰前的負債累累一躍而為全世界20多個國家的債主。世界黃金儲備的40%以上都流進了美國的腰包,紐約取代倫敦成了世界金融的中心。在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美國都取代英國成了西方世界的領袖。

但是,美國遠離歐洲和亞洲,依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天然屏障,美國並不擔心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侵略之手會伸向自己。同時,從建國之始,美國就流行著孤立主義的歷史傳統。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孤立主義思潮在美國異常活躍,極力鼓吹撇開國聯,不參加任何聯盟,不捲入、不牽連任何國際義務,散佈和平幻想,掩蓋戰爭危險,主張裁減軍備、避免戰爭,〃代價再高也不為過〃。

迫於孤立主義思潮的壓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屆美國總統在競選時都不得不順應這一潮流,保證不捲入戰爭,不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