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從預備役挑選正規軍將士;也同樣要採用這樣的方式;另外還得透過文化課考試;因為所有的預備役士卒每個月有三次集中訓練時間;每次兩天。
早上先進行文化課教育;中午開始到下午才是正規的軍事訓練;正是因為有了文化課;使得很多原本反感預備兵役制的老百姓很是熱烈響應。
不過;本公子規定的預備役只允許十八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壯年參加;其他超齡或者是低齡的;預備役部門不得讓其參與。
徵兵制在秦代和西漢時期很是盛行了一陣;而之後;漸漸地衰敗了。自光武帝劉秀實行罷兵政策後;東漢的兵役制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秦及西漢的普遍徵兵制逐漸取消;代之以募兵制的盛行。東漢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臨時組建的軍隊或長期屯兵;大多采用募兵的形式召募士卒;如象林營、長安營、雍營、漁陽營等;其士卒均系召募而來。
東漢的募兵制與西漢有很大區別。西漢募兵制是作為徵兵制的輔助和補充;召募計程車兵為數不多;但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精勇之士;戰鬥中往往以一當十;戰鬥力極強。
而東漢的兵役制度由於以募兵制為主要形式;對於應募物件不再有所要求;因而士兵成分複雜;多以社會散閒人員、無業遊民為主;也有農民、商賈、少數民族男子;甚至還有死刑囚徒;如度遼營即是由召募的死刑囚徒組成的;其他各要地屯兵也有不少刑徒。由這些人組成的軍隊素質低、戰鬥力差;而且軍紀敗壞。
東漢募兵的主要手段是以財物誘引。最先採用這種手段的是光武帝劉秀。劉秀初起兵時;因兵少問策於任光;任光建議道: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人貪財物;則兵可招而致也。這種思想;影響了東漢歷代統治者;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應募當兵;他們往往支援、縱容兵卒劫掠財物。而許多應募從軍者;也往往意在掠奪他人財物;而無心作戰。
如此;募兵雖多;但戰鬥力也可想而知了。東漢募兵的其他手段;還有以免除賦役為條件召募士卒的。如東漢末軍閥混戰時;孫策初入江東;即以樂從軍者;一身行復除門戶為條件募兵2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
東漢募兵戰鬥力差;除成分複雜、素質低、軍紀敗壞等原因外;還有;募兵制往往是應急性臨時招兵;士卒平日未經軍事訓練;不習騎射;長期屯兵雖為職業軍人;但終身從軍;當兵時間很長;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這樣使軍中存在著大量病老羸弱之卒;戰鬥力自然日趨低下。
東漢募兵制的盛行;最嚴重的弊病是為地方軍閥的武裝割據提供了方便。東漢前期;中央集權有所加強;地方官吏擁兵不多;募兵須由中央下令。
中期以後;隨著皇權的衰落、募兵制的發展;各地軍政長官紛紛自行召募士兵;組建軍隊;到東漢末;這些軍隊均成為他們自己的私家武裝;使之得以割據稱雄。
這樣的募兵制自然是扯蛋的;被本公子狠狠鄙視;招募軍隊;只能由國家出面;任何人;不得私募軍隊;不然;一律按叛國論處。是的;在本公子上臺之後;就對於作出了極為嚴格的規定。
而屈突通等人也很是心領神會的向本公子;或者說向朝庭交出了他們的部曲。而本公子自然懂得投之以李;報之以桃;對各級官員進行了規定。
例如;屈突通大將軍這一級別的軍方大員;將會擁有一個警衛隊;一個隊是一百人。而警衛大隊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由禁衛軍將士選拔;另外的十名;則是從特種兵中選拔出來。
而若是文職官員;像魏大院長這樣的;是一個警衛中隊;也就是五十人。另外;官員可以允許使用自己的家身子或者是役僕為自己的貼身警衛;不過;人數不得超過二十人。
另外;所有的警衛;每隔兩年一個輪換。並且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夠擁有警衛。而四品以下;自然是不會有這樣的福利。如此一來;諸位朝庭重臣的安全獲得了足夠的保證;更重要的是這些兵是朝庭的;是國家的;不再是私人的。
使得這些朝庭重臣不再擁有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得他們無法使用武裝力量來對付朝庭或是於啥壞事。從根本上解決了一件隱患。
要知道;過去;本公子身為堂堂的齊國公;家裡邊有數百部曲;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在其他勳貴門閥的眼裡;數百部曲少得可憐;就拿觀德王楊雄來說;光是觀德王;就有部曲三千;這還不算護院;莊丁。
而楊玄感這貨更是了不得;私募部曲近八千;而這八千部曲;就是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