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說袁尚雖然行軍打仗的本事不及袁譚,但在這等事情上卻別有一番手段,一時之間與袁譚鬥得不可開交,甚至兩人各自支援的謀士也是如此,至於衛濤所有人都是暫時忽略了。
不過這個時候,只要袁軍不主動進攻,那麼衛濤也沒有空閒去理會袁軍。
因為這個時候天下大勢又是又變動。
首先就是公孫瓚正式敗亡,在自己的府邸當中**而死,其麾下諸多將領,除了劉關張三人之外,皆數是被黑山軍所俘虜。
據說劉關張三人在城破之時,帶領其所部人馬直接殺奔而出,最後不知其所蹤。
不過即便如此,但黑山軍也正式佔領一州之所,而且如今黑山軍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幽州牧,統領幽州可謂是名正言順。
若是以往,幽州還是地廣人稀,但對於從黃巾軍演變而來的黑山軍而言,人口從來不是問題,也不知道其用了什麼方法,不少百姓就是向幽州流入。
黑山軍如此勢大,對於衛濤而言,乃是腹背之患。
而與此同時,曹操、袁紹這兩位人傑也同樣是有動作,曹操以青州是有黃巾之亂,青州牧田楷不得守禦為由大肆舉兵入青州。
青州牧田楷為之驚恐,四處以書信求援,孔融、袁紹,就是連衛濤也是接到。
但這個時候各路諸侯都或者剛剛戰罷,或者正是紛戰,如何可以抽得出兵力前往相救?
而且衛濤更是可以預見,以田楷之弱,最後很可能是敗落在曹操手中,到時候曹操便是可佔據兩州之所在。
雖然兗州、青州不及冀州、幷州那邊一般大小,但地處中原之近,乃渠道暢通之所,兵家必爭之地,佔據此二州,既可上去冀、並,下攻徐、揚,又可西進司隸,乃中通之所,若是佔據,以曹操之能,實力必可大漲。
而同時袁紹也是不差以離間之計,終究是讓呂布與袁術分道揚鑣,讓呂布佔據了徐州,在解除對己軍的威脅之時,同時威脅曹操之側。
而後袁紹以皇命令孔融所部為先鋒,耗費孔融兵力,以攻袁術,隨著徐州之地陷入呂布之手,孔融實力愈發虛弱。
天子劉協無法,為了儲存孔融所剩餘之實力,急忙詔令袁紹暫時休兵,同時加封袁紹為輔國大將軍,讓袁紹坐鎮司隸。
袁紹其實也不想與袁術開戰,雖然袁紹與袁術之間互有爭鬥,甚至水火不相容。
但比之袁術狹隘,袁紹更有大局觀,能夠看到天下大勢漸有變化。
若是兵力白白耗費在此,又不得佔領一地,那麼對袁紹而言,卻是有莫大損害。
所以在藉著孔融逼迫天子妥協之後,袁紹也沒有多做什麼推諉,當即就是領兵迴歸司隸,坐鎮長安。
不得不說,袁紹一從戰事之中脫離出來,對衛濤就產生了極大的威脅,讓衛濤難以得安。
幸好袁紹幾經大戰,自身實力也有所折損,短時間之內無法再動刀兵。
但袁紹也不愧是袁紹,乃一代人傑,比起用兵比不得同為發小的曹操,但用政之法卻絕不遜色。
在坐鎮長安之後,袁紹就是藉著天子之命發詔令,號令天下諸侯推舉賢能以入朝,甚至假借天子之令,令得各路諸侯心腹愛將入朝為官,其所封之官皆是不低。
衛濤既然與袁紹開戰,那麼就自然最受到袁紹偏愛,從文臣到武將,只要有些名氣,幾乎一個不漏,唯有高覽、張郃這樣的袁軍叛將,袁紹抹不開顏面,倒是‘倖免’。
“好一個袁紹,若是有那好名好利之徒,豈不是直接可令天下諸侯瓦解?到時候既坐擁天子,又有文臣武將輔佐,最少袁紹那三公之位卻是少不得了的。”
接到一堆調令之後,衛濤忍不住一聲感嘆。
“袁本初也是好大氣魄,難道就不怕各路英傑實乃投天子,反倒是將之架空乎?”
荀攸也不禁搖搖頭對於袁紹這樣的做法利弊他也是明白,但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很是有效。
“若如此,主公麾下”
“無妨,我之麾下皆乃可信之人,將此令傳下,並且為我明言,若有想去留者,皆可去留任意,我絕不阻攔。”
雖然是衛濤如此,但麾下諸多將領卻是無有去者,哪怕最重名利的潘璋,在想到衛濤當日所明志向,也是謝拒。
衛濤這裡能夠如此,其他地方可就未必。
事實上也是如此,雖然大漢威嚴屢遭踐踏,但大漢威儀仍在,所以依舊是有人應命而投,一時之間,袁紹之名更勝於稱帝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