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劉黑闥而言,他希望儘快攻下樂壽,因為一個很嚴峻的事實擺在他的面前,那就是漁陽郡的糧食不足了。漁陽郡地廣人稀,表面上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供百姓開墾,可實際上只有漁陽城附近的地區得到一定的開發,廣大的南部地區多是沼澤和尚未開發的森林,以一城養活他部下數萬士兵,的確是捉襟見肘。幸虧羅藝當初給了他一批足夠食用兩年的糧食,這才勉強支撐了下來。
隨著劉黑闥擊破高開道,獎勵百姓開墾農田,當初從羅藝那裡撈到的糧食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劉黑闥希望儘快奪下樂壽,獲得夏國的糧食,從而能繼續支撐下去。
可是李唐在處理這件事情上不緊不慢,讓劉黑闥的心中焦急萬分,他一連派人去催促李世民,可是每一次使者都回來說,秦王在巡視清河、信都等郡,並不在大營裡,而留守大營的唐將,卻不敢貿然做出決定。至於羅藝,更指望不上,他聲稱已經投靠了大唐,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秦王辦理,他不過是大唐的一個平凡將領,根本無權做出任何的決策。
劉黑闥很清楚,作為平定河北之後的最大對手,李唐必然會選擇削弱自己。可是當初一步錯步步錯,他明明知道妻兒都是被李唐所暗害,但他依然不聽竇建德的辯解,毅然選擇了自立,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要承受分裂河北軍之後帶來的陣痛。
劉黑闥本來以為能將種種不利轉為有利,但在奪下漁陽郡之後,不少將領反對南下,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支軍隊來,為了牢牢將軍隊掌握,劉黑闥進行了重組,以前在夏國沒有受到重用的將領在他手上得到了提拔,諸如諸葛德威就成為了他的心腹之一。
如今大軍南下,表面看起來順利,但僅僅佔有漁陽郡的他顯然無法和擁有關中、幷州乃至於河北小部的李唐拖時間。李唐拖的是糧食,而他劉黑闥拖得卻是命啊。
劉黑闥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打算,那就是自己去攻城,可是他也清楚,面對樂壽這等堅城,僅僅憑藉他的五萬兵力是不足以拿下樂壽的。而且他還有一個擔心,那就是等他辛辛苦苦即將打下樂壽城之後,可惡的唐軍一定會在他的背後撿便宜。
進不能,那麼退呢?退回漁陽郡?糧食的問題依舊得不到解決,坐吃山空還不如以戰養戰,不然數萬大軍陷入缺糧的境地,就算他劉黑闥在軍中的地位如何崇高,也餘下兵變一途。
真可謂進退兩難啊!對此,劉黑闥又怎能不憂心忡忡呢?劉黑闥伏在案几上,仔細地看著地圖,在地圖上他用數塊不同顏色的小石子代表著不同的勢力,他在模擬演練,希望能找到一個攻破樂壽,並迅速佔據糧倉的辦法。
只有在攻破樂壽城之後,第一時間奪下糧倉,李世民才會承認這一既定事實,就算日後兩軍翻臉,劉黑闥也有足夠的糧食和李唐周旋。敵人的敵人雖然是盟友,可是有一天,當利益擺在眾人手上的時候,盟友也有可能成為敵人,那個時候的廝殺會更加激烈,這一點,從草根階層混上來的劉黑闥太清楚了。
劉黑闥心中不斷計算著,樂壽城的防禦幾乎是毫無破綻,在守不住樂壽就面臨失敗,面臨家破人亡的危機下,竇建德顯然對樂壽城的防禦非常用心,不是短時間內能攻破的。
縱然是如此,劉黑闥也只得咬咬牙,非要將樂壽城攻破不可,可是,要怎樣攻打樂壽呢?劉黑闥依舊沒有想到辦法。
此時的子牙河,由於堤壩的建造,已經逐漸乾涸。堤壩上,大量的唐軍正在忙碌著,將別處移來的泥土倒在堤壩上,然後用巨石逐步篤實,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泥土一定要篤實,不然就有可能功虧一簣。為此,每一天李世民都會去堤壩上巡視。
李世民的確在唐軍大營中,而非如敷衍劉黑闥使者說的那般在清河、信都等地巡視,他每日關注著子牙河堤壩的築造,自然有是他的目的。一方面,正如劉黑闥猜想的那樣,一旦夏國滅亡,河北就成為李唐和劉黑闥的勢力範圍,可是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河北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只能有一個政權存在。
與其在消滅夏國之後與劉黑闥翻臉,不如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劉黑闥的實力。李世民非常清楚劉黑闥的缺點在那裡,糧食不足,戰爭潛力不足,只要繼續拖延時間,劉黑闥的數萬軍隊就會因為缺乏糧食而崩潰。而在這種情況下,擁有足夠糧食的大唐便成了劉黑闥軍投靠的最佳選擇。一旦這群驍勇善戰計程車兵投靠了大唐,必然會極大地增強大唐的勢力。
李世民想的非常美好,所以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實際上經過數月的掃蕩,他已經成功地整合了羅藝部下的數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