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定下的大方針,曹丕也不敢草率決定,只能遣使向遠征烏桓的司馬懿問計。
很快曹丕便得到了司馬懿的回信。信中寫道:“陛下需知,當前大敵非是孫權,而是劉備、南燁。陛下坐擁遼東,卻不知有三韓、高句麗等國,孫權如何得知?此必是南燁獻圖與孫權,令孫權取兩地。
前者南燁獻鮮卑、烏桓地圖與陛下,微臣便料定其中必有奸計。如今看來,南燁所用乃是二虎爭食之計,便是欲令陛下與孫權相爭,以便其坐收漁利。以臣之見,陛下可應孫權所求,切不可中南燁挑撥之計。
三韓、高句麗之地不及鮮卑、烏桓十之二三,便是孫權得之也不及陛下新得之地。再者三韓、高句麗緊鄰遼東,卻與青州跨海相隔,來往不便,孫權借道正因於此。可見二地孫權得之也不易守,陛下欲取隨時便取,不在此一時。可待剿除劉備之後再取之不遲。”
曹丕見司馬懿信中一口一個陛下,心中就十分歡喜。等他看完書信便絕了與孫權爭地的念頭,回覆孫權可以借道而行,又致信司馬懿,詢問何時可以回兵。
司馬懿收到曹丕催促回兵的書信之時,正伏在案上書寫報捷文書。在帥帳案頭,還放著幾個朱漆方盒,裡面裝的都是敵將首級,其中有鮮卑單于步度根、大將軻比能等等
自從上次收到曹丕書信,得知周瑜在取三韓、高句麗,司馬懿便在思考回兵之事。當初收到南燁送來的地圖,司馬懿第一個念頭就是南燁沒安好心。可是鮮卑、烏桓兩地的誘惑實在太大,司馬懿又無從猜測南燁有何用心,這才決定先取了兩地再說。
周瑜出兵取三韓,這讓司馬懿意識到孫權也得了南燁送的地圖,據此推斷,劉備更有可能得到南燁的地圖。如此一來三家兵馬或許都被南燁調離了大漢疆土,這個念頭一起,司馬懿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假如南燁趁此機會來攻,恐怕沒有誰能擋住南燁兵鋒所指。
唯一讓司馬懿感到慶幸的就是曹丕與南燁的領土之間還隔著劉備、孫權,南燁假如出兵,第一個打的絕不會是曹丕。不過就算如此,司馬懿也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於是他改變了策略,從逐步推進的進攻方式,變成了以消滅敵軍主力為主。此時鮮卑、烏桓的主力人馬皆被司馬懿所敗,剩下的只有一些小部族,司馬懿留下一半人馬和幾個將領足以擺平。
司馬懿的報捷文書尚未寫完,於是乾脆在信後續寫兩句,告知曹丕即日回兵。等司馬懿封好文書,命使者將文書、首級一同帶走之後,他又開始思索另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將自己的推論告訴周瑜,讓他也回軍防備南燁。
思量一番之後司馬懿又提起筆來,唇亡齒寒的道理他豈能不懂?至於周瑜收到自己的書信之後會不會相信自己的判斷,那就只能由周瑜決斷了。
周瑜沒想到會收到曹魏大都督司馬懿的密信,更沒料到司馬懿也和自己一樣在外征戰。不論是周瑜征討三韓、高句麗,還是司馬懿征討烏桓、鮮卑,包括劉備、南燁征討匈奴、西羌,對外皆是絕密訊息。因為誰也不想讓其他諸侯知道自家兵馬動向。假如不是海路被封,周瑜絕不會借道曹魏之地。
看罷了司馬懿的書信,周瑜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司馬懿的判斷不一定是事實,但卻不可不防。周瑜當機立斷,命徐盛、丁奉二將率領一半人馬繼續攻取高句麗,周瑜自己則領兵直奔遼東,並回書司馬懿,約定在遼西相聚。
司馬懿、周瑜兩位都督提前收兵,南燁和劉備都不知情,更別說是遠征匈奴的諸葛亮了。南燁也沒想到命令甘寧封鎖海路削弱孫權的計策,竟然將周瑜、司馬懿兩個妖孽逼到了一處。假如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南燁寧可週瑜走海路,也不願看到周瑜和司馬懿強強聯手。
遼西郡地處幽州,再往東便是遼東地界。嚴格來說遼東也屬於幽州,只不過當初被公孫度割據,就成了獨立於幽州管轄的一塊區域。
遼西郡作為分隔幽州與遼東的郡縣一直駐有重兵,百姓們對於兵馬過境也習以為常。可是近幾日遼西百姓見到兵馬卻十分緊張,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遼西駐紮的兵馬已然超過了以往十倍,而且增加的不光是曹魏兵馬,還有東吳兵馬,這讓遼西百姓嗅到了戰亂的味道。許多百姓都開始收拾行囊準備投往別處避難,在這亂世之中提前一步,往往意味著生存的機會更大,至於城中田產家業,統統沒有性命重要。
郡城中的司馬懿和周瑜,此時都顧不上遼西百姓了。兩位大都督此時正站在一副地圖前,推演著南燁兵馬的動向。
周瑜手指地圖道:“南燁出兵之處,只能是司隸、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