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家人幾乎都被這件事情拖進去了。除了那塊特製的茶磚壁掛,得茶几乎把他花木深房裡多年積累的資料全都拿出來了。館裡收集資料的年輕人依然不滿足,他們小心翼翼地找到了年屆九十的杭嘉和老爺爺,年輕的姑娘甜言蜜語地對老爺爺說:老爺爺,老爺爺,你是茶界的老壽星,你再回憶回憶,1900年的時候,茶館是怎麼樣的?嘉和想了想說:1900年,我好像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年輕人就笑了,悄悄地把筆帽蓋住了筆尖,看上去這位老爺爺木本的,神情總有那麼幾分恍您,眼睛也不好使,給他看一張相片,他用了放大鏡,還要湊到鼻尖上,問他一個問題,他要沉思半天,才會說“是“或者“不是“。年輕人是性急的,或許還是急功近利的,他們不相信還能從這個半盲的九旬老人身上打聽出什麼茶事來。不過他們倒是喀噴喀呼地拍了不少相片,但這些相片最後也沒有用出一張去。他們排來排去,杭嘉和老爺爺既不是當代茶聖,也不是茶界泰斗,忘憂茶座既不是江裕泰,也不是翁隆盛。杭嘉和老爺爺就這樣心安理得地被隱到茶史的背頁上去了。
倒反而是多年沒有回杭的布朗,由迎霜提議,藉著為茶博館建雲南竹樓,名正言順地回了一趟老家。迎霜說這樣一來他也算是為這件大事出過力了。竹樓就搭在館內的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