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3 / 4)

強能夠湊得出來,而不必像歷史上那樣拿救命的糧食去充抵。

而且仔細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如今中國手中的硬通貨本來就很難用出去從西方國家換到自己需要的先進機器裝置,因為目前海上都被日本控制了,西藏乃堆拉山口的交通又十分不便,並且美英若是在那裡購買中國商品。還是很難安全地運回國內。所以唯一的通路便只有借道蘇聯,但以毛子“雁過拔毛”的德性,這條商路並不那麼可靠,因此中國政府拿出去的只是本來就沒法用出去的錢。實際付出的代價遠比看起來小很多。但卻成功地卸下了當初背上的沉重人情債。長遠來看還是得大於失的。

畢竟被德國重創了的蘇聯雖然不再那麼可怕,但如果因為打了蘇聯而留下“恩將仇報”的惡名,並因此給美國人以干涉的藉口。最後變成德國一樣的世界公敵,那可就是新生的中國難以承受的了,所以寧可讓蘇聯對不起中國,卻不能讓中國對不起蘇聯,而且藉此樹立新中國政府守信的形象,對日後中國的發展乃至戰爭也都是很有幫助的。而令胡衛東略感意外的是,國內普通民眾無不支援中央的這一做法,原來這個時期的中國人還大多保持著“無債一身輕”的淳樸想法,而不似後世那樣,欠債的成了大爺,債主反而成了孫子。。。。。。

而且胡衛東很快又意識到,蘇聯人拿到這筆鉅款購買了大量軍需物資、並且因為放下心來而大量從遠東和中亞抽調了部隊馳援西線,未必就能扭轉蘇德戰爭的局勢,甚至反而可能損失得更慘。因為戰爭初期蘇聯的慘痛失敗並不是因為軍隊的實力不如敵人,而是因為戰略戰術有問題加之用人不當所致,只要這兩個問題未能解決,就算投入再多的兵力和先進武器,也只是方便德軍刷戰績和增加戰利品而已,而蘇德戰爭之後的走向也正印證了胡衛東的看法。。。。。。

雖然得自中國的13。5億美元想要換成軍需物資並送到前線需要時間,但它和從遠東與中亞抽出的上百萬兵力一樣給蘇軍統帥部打了一劑強心針,令其一時起意決定在隆冬到來之前發起一次大的攻勢收回部分失地。然而,這種一時興起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向來都很難有好的結果,蘇軍統帥部雖然不可思議地從各大戰區迅速擠出了七十多萬軍隊,並且還有3000多架飛機和一千多輛坦克助戰,但卻並沒有能夠迅速擊敗頑強抵抗的德軍收復基輔,這次史稱“第二次基輔會戰”的大戰不可避免地拖進了寒冷的冬季,而雙方投入的兵力也越來越多,到了1943年12月中旬的時候,軸心國一方兵力最多時超過了180萬、其中德軍大約110餘萬,而蘇軍更是三個方面軍一起上陣,參戰的總人數不下200萬。。。。。。

雖然對進攻不利頗為不滿,但是戰役拖入冬季在蘇聯人看來並不是什麼壞事,然而他們卻忘記了一件事,德國北部的冬天也算不上溫暖,雖然遠遠不如蘇聯的莫斯科與列寧格勒等北方城市,但與南方的烏克蘭相比,差距並不是很大,再加上德軍雖然敵國境內,後勤保障反倒比蘇軍有力,因此即使1942年的冬天分外寒冷,德軍依然保持了相當強的戰鬥力。

而更要命的是,隨著隆冬的到來,波蘭境內的河流全都封凍了,這樣一來即使部分橋樑仍未修好,德軍援兵和補給車隊也可以從冰凍的河面上直接開往東線戰場,之前一直困擾侵蘇德軍的後勤難題一下子就解決了,不久新來的生力軍便以迅速果敢的切入穿插迂迴到了蘇軍主力的側翼,形成了合圍之勢。。。。。。

或許是因為“吃一塹長一智”的關係,蘇軍統帥部及時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但是在德軍百萬德軍迅猛的追擊下,蘇軍依然遭到了巨大的傷亡,連同僵持階段的損失在內,蘇聯陣亡和失蹤的人數多達30餘萬、另外還有40多萬人被俘,而乘勝追擊的德軍則席捲烏克蘭大地,搶在1943年到來之前將這座蘇聯最大的糧倉全部佔領。。。。。。(未完待續。。)

第七百零七章 涇渭分明

ps: 感謝書友“望雲山人”與“泉城人”的打賞,繼續求推薦票^_^

值得一提的是,德軍還佔領了蘇聯三大造艦基地之一的尼古拉耶夫市,由於進軍極快並冒險採用了大規模空降的戰術,成功地阻止了造船廠員工在撤退前對其進行徹底的破壞,並較為完整地得到了船塢上艦體完成了一大半的兩艘蘇聯級戰列艦和一艘艦體已經幾乎完成了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塞瓦斯托波爾”號。。。。。。

歷史上由於造船工業基礎薄弱,再加上已有超過一代人的時間沒有建造過主力艦的緣故,蘇聯級戰列艦和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