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工作中也大多已經離開不了,因此這份開銷也在所難免。好在像許和尚那樣喜歡喝酒的不多,否則那開銷就更大了。如果只有這份收入的話的話,恐怕除了胡衛東這種“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一章 個人所得稅
ps: 感謝書友“望雲山人”、“哥最衰”投出的月票和書友“hugetiger”的打賞,再次求推薦票t…t
於是後來和歷史上一樣又設立了“工齡工資”(而原來的那一份則稱為“基本工資”或者“職務工資”)這一項,每一年“工齡”可以領取相當於本人此時職務所對應“基本工資”數額2%的一份額外工資。
對於解放後才參加工作的青年來說,工作了幾年,他的工齡就是幾年,而那些解放前就開始養家餬口的則不能那麼算,只有入黨或者參加紅軍、八路軍(以及其他赤色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解放軍或者在根據地、解放區參加工作後的歲月才能算進工齡,目前中國“工齡”最長的是董老等“一大”代表和周公等旅歐支部成員,達到了20年,相當於額外多40%工資,而胡衛東這種參加革命較晚的,就只有12%了,那他怎麼會成為目前國內工資最高的人呢?
原來,在抗戰期間親眼看到科技的巨大力量之後,為了激發國內科技人員的工作熱情、同時也吸引國外的科技專家來華工作,新中國建立後中央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在收入方面除了與其他體制內工作人員相同的“職務工資”和“工齡工資”外,還有專家津貼、貢獻津貼可領,而如果是中國目前急需的特定專業的精英人才,還有“特殊人才津貼”可拿。
其中專家津貼只跟職稱有關。可以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研究員/工程師為第一級,每月可以拿到100塊人民幣的“專家津貼”;可以獨立負責一個科研專案的高階研究員/高階工程師為第二級,每月可以拿到200塊人民幣;而兩院院士為第三級,每月可以拿到500塊人民幣。後來隨著中國科技工作者人數的不斷增長,原有的制度已經不再合理,於是兩院院士與高階研究員/高階工程師之間便多出了一個新的等級;再後來因為工程師一直被大力培養的緣故,總數越來越多,漸漸不再像以前那樣吃香,而中國隨著國力的持續增強,對理論科學的研究也開始重視起來。因此工程師的“專家津貼”普遍比原本同級的研究人員低了半級。不過工程師是搞應用的,只要搞出重大的成果,收入還是要比科學家更高。
不過必須說明的是,新中國政府對於體制內的科技人員並不實行西方的專利制度。而以“貢獻津貼”來進行補償。胡衛東薪水之所以那麼高。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現在中國的科技發展能夠如此之快,胡衛東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即使“文人相輕”,也沒哪個科技專家敢說自己的貢獻比胡衛東更大,即使只算那些胡衛東直接參與研究的專案。結果最後在那些科技專家們的反覆要求下(一方面是確實佩服胡衛東的貢獻,另一方面嘛,胡衛東的定高了,他們的工資才能跟著漲上去。。。。。。),胡衛東的“貢獻津貼”被定為了最高的每月1萬人民幣,第二位的是特斯拉的9000,第三是李四光的7500、然後是沈鴻的6000。。。。。。
這些數字在後世看來或許不算高,但建國初期的物價可是十分低廉的,1941年的時候1克黃金才值3塊人民幣(新幣),不到歷史上2012年時的1%,以此折算的話,胡衛東一年的收入相當於歷史上2012年的1200萬人民幣以上。而且“貢獻津貼”與“工齡工資”不同,即使日後退休了也可以繼續不打折扣地領取,因此哪怕胡衛東以後再也不工作了,他能夠正常活到80歲以後的話,總收入依然可以達到720萬以上(其間通貨膨脹難以避免,但工資只會漲得更快。),合2012年的7億多。。。。。。
而且胡衛東能夠領取的固定薪水還不光是這三個部分,為了吸引那些中國急需但卻稀缺的專業人才,新中國政府設立了“特殊人才津貼”(這個只發到退休),身為中國乃至世界上頭號軍工專家的胡衛東依然符合領取最高標準津貼的條件,使得他每個月的固定收入達到了15000塊以上。
此外,胡衛東還有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那就是稿費,雖然數字上不是最多的,但胡衛東的稿酬來源主要是《系統工程學》等大學教科書,因此他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如果加上這筆錢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瑣碎收入,胡衛東一年的收入超過了2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