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3 / 4)

丞相李良接到訊息大驚,仗也不打了,急急撤軍回城。又派出大股人馬,到姬風去的那片樹林四處搜尋。

搜尋了三天三夜,把那樹林周圍方圓百里找了個遍,卻再也不見姬風的蹤跡。士兵回報:在樹林盡頭一堵山坡上,發現了一具人臉猴身一足的怪物屍體!

這下更不得了,朝堂內外一片沸騰。平地出現怪物屍體,更證實了姬風是妖怪之說。

百官的猜疑,火力集中到丞相李良身上,問他可知姬風的來歷,可是受了他的脅迫,所以會不立公子歇,突然改變主張立他為帝?

李良是心知肚明。心中暗惱那姬風突然失蹤,把這爛攤子撂下留給了自己。偏又不能說自己立了一個魔君為帝,只推諉說自己也不知他是何來歷。群臣哪裡肯依,紛紛責難他立一個不明來歷,是人是妖尚且不知之輩為帝,究竟是何居心?更有人翻出舊賬,斥罵他弒殺武臣,未盡人臣之道。

正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斥候來報,雲原來駐紮在大營不敢接戰的燕軍,聞得城中大亂,便乘機拔寨起營,前來攻城,已兵臨城下。

李良已顧不得對群臣解釋,忙令關閉城門,在城頭修築工事,遣派人手,嚴防燕軍乘亂攻進城來。

剛將城防佈置完畢,又接到千里流星快報,雲河東元帥李左車起兵五萬,由陳餘人馬接應,一路長驅直入,直向邯鄲城殺來。

原來前日陣前落荒而走的前左丞相張耳,敗陣後並未回營,一徑去了河東。由他穿針引線,說動陳餘與趙國諸將,一起投靠了趙歇。趙人聞說公子歇要來,紛紛響應,沿途關隘竟無一處阻攔。李左車大軍到處,直如千里平川一般。

李良聞報大驚。此番沒有主人姬風壓陣,兩路敵軍南北夾擊,城中人心動盪,這仗還怎麼打?

此刻他只後悔當初背約,未有迎立趙歇為王。再想去投奔他,有張耳陳餘等一幫人恨自己入骨,人家豈肯收留。

何況主人姬風杳如黃鶴,也不知去了哪裡。若他突然回來,見到自己把他的江山獻與他人,焉能饒過自己?

李良一時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而城中軍民一聞公子歇要來,無不歡欣雀躍。原邯鄲駐軍自不待言,紛紛脫下軍服,扔了兵器,混作平民逃走。更有心懷異志者,要在李左車大軍到來之時獻關投降,好在新主面前立下大功。就連李良本部人馬,聞說他立了一個妖怪為帝,也責罵一片,怪他違背當初對大家的承諾不立趙歇。

此時已與當初李良弒君叛亂時部屬千呼百應的境況截然不同,他已成了千夫所指,走到大街上都不知會從哪裡飛出一枝冷箭,扔出一口磚頭,一個不防便喪了性命。

李良思來想去,心忖這趙國自己已聲名狼藉,無立錐之地。軍卒聞趙氏為王,均無戰心。索性棄了城,帶領部屬開啟西門,投降秦國太原郡守張南而去。

這一去不打緊,可把難題留給了還在廟堂內責罵李良的一干大臣。

李良部屬盡隨他去,城中守軍只剩不到五千,如何抵禦來勢兇猛的燕軍十倍之敵?

郡守司馬卬與上大夫程及,太史馮簡等大臣,聚在郡守府中,惶恐不安。

他們均是趙人,內心希望趙歇為王,可李左車大軍遠在五百里之外,燕軍卻近在咫尺。

聞說燕將臧荼極有勇力,曾徒手搏虎。燕軍軍師蒯通大家都是知道,那是縱橫家高弟足智多謀。而城中守備不足,人心大亂,眼看此城不保。到時這趙國上郡邯鄲,便落入了燕王韓廣之手。

出人意外的是,燕軍到了城下並未攻城,只象徵性地立下營寨將北城包圍。派了一個射手,射了一封書信釘於城門樓上。

原來那縱橫家第二大弟子蒯通,已從斥候口中探出邯鄲城底細,便拿出他“傳檄千里”的手段,寫下一封勸降書,勸說城中臣民投降。

那勸降書先痛責李良謀逆,而朝中文武未能與他爭鋒相對,竟與他同流合汙。再追憶武王恩典,寫得聲淚俱下,痛苦涕零,言自己切切報仇之心。接著大讚燕王韓廣神武賢明,雲群臣若跟從燕王,必可保榮華富貴。如若不然,則踏平邯鄲玉石俱焚。可謂極盡威逼利誘之能事。

蒯通已經盡知這邯鄲城拿下實是易如反掌。他這鬼穀道場走出的高徒,怎會放過這等機會?只想若能不費一兵一卒,勸得城中投降而盡全功,豈不更顯自己本事?遂令燕軍暫停攻城,等那城中接下自己勸降書後的反應。殊知這一念之差,讓他日後後悔不已。

邯鄲城主事的眾大臣,接了蒯通的勸降書後,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