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羅正道不是學建築出身,除卻知道玻璃可以用作建材,具體是該用螺栓固定還是用膠水粘接,這些細節問題他一概不清楚。
舊世界出現過時代更早的油紙溫室和雲母溫室,從約翰牛修建水晶宮算起,溫室的歷史也相當悠久了,玻璃溫室也算是最成熟的玻璃建築型別之一。然而,框架玻璃建築需要大量應用金屬材料作為骨架支撐才能確保結構強度,新世界的鋼鐵業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成本高得連君王都要思量再三,況且市面上難以採購到合乎尺寸要求的金屬構件。要用木料替代金屬那就需要大批的熟練木匠,事先還得接受培訓才能製作出規格統一的木構配件,這項計劃從籌備到實施,前進的每一步都充滿了阻力與坎坷。
威克礁經過羅正道的苦心經營,不復當初蠻荒到讓人絕望的不毛之地的模樣,生活狀態一旦穩定下來,人類種族的強大適應性便顯露無遺。
當羅正道在外征戰的時候,前期遷移到威克礁的難民們便已在改造身邊的環境,琢磨如何改善生活條件。受到本地惡劣自然環境的影響,為了躲避風沙和酷熱,威克礁的建築自動自覺地向地下空間發展。住在這鬼地方,間隔個把月就會鬧上一次沙塵暴什麼的,強風席捲著沙礫,極端情況下能把重達數百公斤的大石頭吹得滿地打滾。明知天氣如此糟糕還把建築物修得高聳入雲那純屬找抽,適應強風沙環境的建築外形趨於低平矮胖,至於說向地下空間拓展那就更簡單了。老實說,除了通風采光不好解決,在溫度相對恆定的地穴居住,遠比在地面上住那些簡陋的石屋舒服多了。
福爾·肖邦這種忠犬手下是不會跟羅正道搞陽奉陰違這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