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中才對啊!但世上沒有後悔藥賣,同盟軍也只能嚥下這無邊的苦果。說到底,還是同盟軍中這些貴族的身份作祟:高傲、偏見、自負、目中無人、自以為是。若他們能痛定思痛,學會反思,那麼至少還有得救。否則他們將面對更多來自司徒亮的挑戰,他們很快會發現,司徒亮或許是比500年前的雷加更難纏的敵人!
同盟軍被司徒亮搞得焦頭爛額,但他們對雷巴爾的戰爭卻進行得十分順利。在解放各自的祖國後,同盟軍方面能集結的軍隊和物資已全面超過雷巴爾。他們迅速朝雷巴爾首都推進,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即便失去了天弓,可對雷巴爾的決戰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眼看形勢急轉直下,由不久前的佔領者變成了失敗者,雷巴爾的將軍們自是心急如焚。顧不上君臣之禮,紛紛強行求見國王奧爾布賴特。他們明知國王變了,變得殘暴、獨斷專行、聽不進任何諫義。但為了國家,他們不得不拼死做最後的努力。
事實上,局面變成今天這樣糜爛,和國王一系列的錯誤決定是分不開的。首先是貪心,一下子佔領四國,他們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其二是對佔領國人民的殘暴統治,這激起了所有人的反抗,讓他們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更加短缺。到處鎮壓的後果只能是將國力無謂消耗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其三是不懂得捨棄,同盟軍成立後,國王堅持不放棄每一寸佔領的土地,分兵堅守。和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同盟軍硬拼,這樣做的後果無疑是被人家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同盟軍挾連勝之餘威,高歌猛進,攻入雷巴爾本土。國王嚴令各地守軍堅決抵抗,不得擅離職守、不得後退半步。到這種地步了,國王還沒從先前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兵力分散、配置錯誤、沒有重點,需要嚴防死守的戰略要地沒有重兵,而缺乏軍事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