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煩請師弟代傳我佛”佛主,“弟子目犍連有事求見世尊,阿彌陀佛。”說罷,雙手合什,對著大雷音寺躬身念道。
“還請這位師兄等個片刻。”兩人客氣一番後,那小沙僧行至寶剎內。只見那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比丘尼、小沙僧、優婆塞、優婆夷諸眾,俱都在七寶蓮臺之下,各聽”佛主“說法。只見那天龍圍繞,金蓮旋轉;祥瑞陣陣,異香連連。哪怕是觀之此景,與佛法也大有裨益。突地,”佛主“微閉雙眼睜將開來,對著走將過來小沙僧,不在開口講解佛法。眾僧聞聲看向如來止了講,順著佛光望去,只見那小沙僧跪於佛主之前拜告道:“世尊,門外目犍連師兄有要事求見我佛佛主。”
“不可著他進來,你拿此缽將那舍利放入其中,去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
“啟稟我佛,目犍連師兄該如何安排。”
“從何處來,回何處去。”
“遵我佛喻。”
目犍連看到那小沙僧出來後,整了整僧衣準備拜見”佛主”卻不料那小沙僧伸手攔住說道:“師兄且住,師弟奉我佛口諭,讓你將那舍利放入佛祖缽中,你且從何來回何處去,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如此多謝師弟,貧僧這就告辭。”
“善哉善哉,師兄走好。”看著目犍連離去之後,望著缽內散著微弱黃光舍利子,莫名其妙的搖了搖頭。這小沙僧對著雷音寶剎拜了幾拜,隨即向西方極樂世界飛去。
這小沙僧行過十萬億佛國,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以四寶周匝圍繞。走進其內,但見那講堂、精舍、宮殿、樓觀俱都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為交絡覆蓋其上;宮殿兩邊,各有華幢,以無量樂器裝飾,微微清風,鼓吹這些樂器,演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令佛國內僧眾聞到音已,皆悉唸佛、念法、念僧;七寶池內,蓮花大如車轅,蓮香藹藹。地上具以黃金、赤珠、瑪瑙鋪之,陽光照耀之下璀璨之極。看到極樂如此美景,這小沙僧頓時沉溺其中,迷失在物慾之中。
“唵嘛呢叭彌吽,還不醒來。”就在那小沙僧身陷極樂無量寶光時,腦中如炸雷般聽到這六字,頓時冷汗連連,一陣後怕。也怪自身佛法參悟不深,佛性疏淺才沉溺於其中。原來這六字乃佛門中名為“六字大明咒”。據說一念這“六字大明咒”,佛國內無量諸佛、無量菩薩、無量護法金剛,都將護佑於你。
那小沙僧清醒過後看向那位所念“六字大明咒”僧人,此僧身呈肉色,隱隱有寶光閃爍,頭戴寶冠,其上俱都為佛門七寶裝飾,耳掛金環,臂著釧環,身著一身紅錦僧衣,手結定印,結跏趺坐於紅色蓮花之上。心驚道:“原來是這尊佛陀,卻是有些慚愧。”當下對著那僧人合什躬身行禮道:“南無一切如來佛眼大金剛吉祥一切佛母,恭迎佛眼佛母。”
“你佛法修煉不深,佛理領悟不夠,雜念未除,致使心魔滋生怎敢隨處到極樂之中,莫不是想去侍奉地藏王菩薩麼?”略微抬頭看向那五具眼,渾身上下像是被絲網拘住似地像是要疼昏過去,趕忙賠罪道:“我佛慈悲,我佛慈悲。”唸叨不已。原來佛眼佛母身洩怒氣竟不知覺中壓向這小沙僧。身處極樂聖地,卻與這般六根不淨、五蘊不空之人,就如對佛不敬,念你尚且初犯、根性淺薄,當有地獄一行。”就在這小僧快要疼痛暈倒之時,迷迷糊糊聽到幾句。不經意看到其右手掌著的“佛主”所賜缽盂突然閃現出一陣璀璨金光,片刻後,就快在佛眼佛母外洩怒氣下堅持不住的小沙僧頓時精神一振,只見那缽盂緩緩升起。
佛眼佛母像是有感一般,伸手將其捧了過來。對著缽口一揮,要是那小沙僧看到的話定會驚訝一陣。只見缽盂內畫面閃爍,正是目犍連袖裹那老僧舍利子求見如來之景。隨即從缽盂中飛出一張信箋,看完之後,佛眼佛母對著那小沙僧道:“此間事了,你且回去,代我向我佛“佛主”問好,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恭送佛眼佛母,南無一切如來佛眼大金剛吉祥一切佛母。”對這佛眼佛母躬身行禮完後,在其注視之下,向著娑婆世界飛去。卻說這僧回去之後,如來知曉了此中去脈,當即手書一法牒讓身旁迦葉尊者領著那小沙僧來到地獄之中呈給地藏王菩薩。因此僧轉世重修之後與“佛界”安危有莫大牽連,是以不得不提及,這是後話。
原來此尊乃般若中道妙智之神格化,系出生金胎兩部諸佛、菩薩之總母。以其為生佛部功德之母,故稱佛母;又生有五眼,故稱佛眼。因去極樂世界拜訪西方教主後路過此地,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