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先是背盟後又捅刀子,與曹操兩家聯手算計關羽一個,最終卻落得大敗而歸。之前的名聲全臭了,和自己有的一比,甚至還要差些。如此一來劉備個人的正面聲望就獨佔鰲頭了。
而這劉備是不是天命所歸且不提,單看孫曹的聯手就透著種種陰謀,但劉備軍卻能毫無懸念的勝了,如今在天下人眼中,劉備軍的川蜀軍團可以在長安一線與曹軍主力對峙,不分勝負;荊州軍團也可以獨自應付荊北曹軍和江東吳軍的聯手進攻,還略有勝面。這可不就是正兒八經的以一敵二?
劉備一家之力就可以應付的下曹操、孫權兩家的聯手,這是不是說明,劉備軍的實力……
整個天下都會人心騷動的,在劉備治下的會歡欣鼓舞,在自己或孫權治下的會人心波瀾叢生,而且還有那麼多心懷漢室的大臣在其中吹風點火。曹操相信,今後自己的日子會過的更難受。
“必須要想出一個辦法來整頓人心。”曹操心想此念,呆立在庭中已經半個多時辰了。
“難道真要那樣做?”篡漢自立,以正名分,定人心。曹操想來想去感覺似乎只有這一法可行,但他心中並不十分願意,猶豫頓生,面上也隨之表現了出來,眉頭緊鎖。
“唉,罷了,罷了。終究是一生的罵名,隨它去吧”黯然的搖了搖頭,曹操心中最重下定了決心。
他不願意篡漢自立,並不是因為他忠心漢室,“狹天子以令諸侯”,名託漢相,實乃漢賊,這樣的罵名伴隨他已經有幾十年了,他又怎麼可能對大漢還有忠心。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另有原因罷了。
心裡有障礙。曹操年輕的時候說過“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詳也”的話。這個觀念,到了現在已經步入晚年的他,可能還是有影響的。兼之他家族世受大漢恩惠,心中未必就沒有一絲報答之心,要知道年輕時的曹操也是有過“血濺五步,為國鋤奸”的念想的。(七星刀刺董卓)
再就是,從最初迎獻帝時曹操就一直信誓旦旦,說自己絕無篡漢之意,在重諾誓言的大環境下能不違背,還是不自食其言的好。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劉備和孫權一直把自己當做對手加‘榜樣’,一方面不停的罵自己是漢賊,另一方面在心中卻未必不會不巴著自己早點稱帝。
冷冷一笑,曹操回首西望,“織鞋販履小兒,讓汝得意一回又如何》”早在去年孫曹聯盟建立之初期,孫權就曾經給他上表稱臣說——天命就在公這裡,手下的文武重臣中也不時的有勸進之意。對此,曹操的頭腦很是清醒。
曹操明白的很,只要自己稱帝,劉備、孫權他們馬上就可能會跟著來,“篡漢奪位”的罪名卻得由他曹某人一個來背。他不可能上這個當,白白便宜了劉備和孫權。再說了,曹操自己現在雖然不是皇帝,卻是“中央”,劉備、孫權也只是“地方”。如果三個人都稱帝,劉備、孫權他們就不是“地方”,而是“對方”了。且劉備還能名正言順的佔據正統之位,這顯然划不來。
當時曹操曾對手下親信大臣說道:是兒欲踞吾著爐上火邪這小子是要把老夫擱在爐子上烤哇。這才有“施於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可現在……“唉——”曹操對天長天,自己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四百三十五章漢祚斷,曹操竊國
四百三十五章漢祚斷,曹操竊國
篡漢奪位。Www!曹操心意一下,自然有法子不露聲色的向外散播出去。待時不及三日,偌大的許都城已然是盡人皆知。
當下是人心恍動,懆懆不安。不少虛位無權的朝中大臣紛紛走投門路,其間最為著者便是後族伏家。
後族自然是指皇后一族,那伏皇后空有名號二十餘年,與漢獻帝一樣成了曹操的擺設,可皇后畢竟是皇后,當改朝換代時該受的牽連是一樣不會少的。
自從當年換玉璽之後,伏完的身體就愈加的不好了,等到前年時,耐不過寒冬酷冷,一命嗚呼去了。其‘不其侯’的爵位就由他長子伏德繼承。
這伏完雖然去世了,可伏家的地位卻不曾動搖。明面上曹操待之甚厚,暗地裡伏德也一直穩坐許都反曹聯盟帶頭人的位子。
時到今天,當年歷經了‘董卓之亂’、‘李郭之亂’的大漢老臣都已經逝去。剩下的就是伏德這樣的小一輩,論到忍辱負重和心計城府,他們比不上老一輩,可論到幹勁、膽量以及對劉備集團的忠誠和指令的貫徹,他們卻是遠超前輩。
短短兩日中,各家各戶就已經統一了口徑,既然長安最新一輪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