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劉璋系屬同宗,那西川所對外援自然是主公最益。但荊益兩州相接,主公兵馬又盛,難保劉璋或其屬下不心中懼怕,恐做開門揖盜之事。庶,實怕川中之士會舍主公而就曹操。”
“主公,元直所慮亮亦心憂。人心不可期,川中之士不可望,想要自引,只能靠兵鋒說話了。”
“或許張魯會心急一些,不待隴右之戰有結果就舉兵西川,如此到還可讓主公多一絲……”龐統黏著下巴的短鬚,沉吟了會言道:“主公,張魯帳下主謀楊松貪財亡義,為人所不齒,卻正好為我一用。只需使人密往漢中一趟,厚利與松,讓他言誘張魯,則旬日內漢中必可出兵。”
“賣主之臣,人所不齒,然能拿來一用卻也是物盡其才。”諸葛亮一敲座前的:“主公切勿多憂慮,可從士元所言,遣人前往漢中一趟。”
早在一年多前的隆中作對之時,諸葛亮就給劉備畫下了一幅燦爛藍圖——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當時身居新野小縣的劉備就想到了自己與劉璋同宗,現在聽到三位謀主再勸西川時,他依舊存著一絲猶豫,奪取同宗基業這罪名落下,自己的半世聲名怕就要毀疑大半了。“備半生流離,一身寄客,未嘗不曾傷感嘆息。嘗思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蜀中豐餘之地,非不欲取,奈何劉季玉系備同宗,實不忍相圖。”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主公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如何就取不得西川?”
“益州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今劉季玉不能用賢,此業不久必喪,主公若不取,曹操卻會取之。今日付與主公,不可錯失。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語乎?”
龐統、徐庶二人輪流向劉備進言,但見劉備依舊沉吟,諸葛亮一掀下襬,也自跪地上,勸道:“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憑此一地主公萬難得志。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今孫曹相絞,西涼掣肘,系天賜良機,主公何必疑哉?”
“今與備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備何以為繼?還請三位軍師教我。”
“哈哈哈……”龐統聽得一笑,朗聲答道:“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主公可熟思焉!”
一百四十六章 起兵入川
春歸夏進,夏擺秋至,轉眼間時間就在等待和往來的行路中過去了小半年。wWw;
受了重金的楊松卻是讓張魯早早的出動了大軍,繼而激起的變故就是張松獻圖整整提前了兩年。
或許是淮南、隴右的大戰未結,讓蜀中之士對曹操擔起了一份心,張松卷著西川地圖是直接奔到了襄陽,而不是先許都後才……
得了張松獻圖,外有強兵,內有心腹,劉備終於下定了舉兵西川的決心。
“主公,張魯一共才多少人馬?十萬就破了天了。我大軍入川,是為客而非主,兵馬只是為了抵擋張魯的一支,主力還是要靠川軍,如此舉兵五萬,恐會惹得蜀中不安,倒不如集結上三萬精銳。既有自保之力,也可斷了蜀中人士尤其是劉璋的猜忌之心。”入川之事自然少不了劉憲,下定決心後劉備當即就招了他來,商議著進軍之事。
“三萬兵會不會少了點?”劉備、諸葛亮、龐統、徐庶幾人都是念著五萬大軍去的,驟然聽得劉憲之言,雖覺得有理可心中卻有些忐忑。
益州、荊州相隔千里,有重山重隘相阻,若是川中之軍危機,那荊州的大軍一時半會兒可是難以救援的。
“主公,川軍多少年不見戰陣了?且聽人言,那劉璋雖暗懦卻也是個愛民之君,兵役賦稅徵的甚輕,蜀中之軍撐死也過不了十五萬,除去鎮守四方和宿衛成都的,能調來與我軍為敵的還有多少?我三萬精銳足可破之。”
歷經十年廝殺,劉憲的眼光已經遠不同與最初時的那樣了,麾下兵馬他看重的不再是數量而是質量,那些經歷過血戰的老兵勁卒,一萬人足可以擊破三萬甚至是五萬沒經歷過戰陣的新兵。
像川軍這般,十幾二十年來只與張魯交過幾場戰的弱旅,便是湧來十萬大軍,劉憲也不懼他。況且劉璋也根本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