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甚、哪裡人氏都是不知。”望著正與文聘爭鬥的魏延,劉憲低聲向劉備說道。
劉備剛止住躍馬欲入的張飛,卻沒想到這突然殺出的一將與自家早已有了因緣。“這人好高的武藝!”見魏延在陣中獨鬥文聘,不落下風反佔了先手,劉備不由的喝了聲彩。
“文仲業絕非這將敵手。”對於文聘這個享譽荊襄十餘年的席大將,劉憲向來是帶有一份鄙視的,不說老當益壯的黃漢升,就拿眼前的魏延來說,文聘也絕非敵手。
若非這二人都是出身寒門,而文家卻是南陽大族,文聘哪裡能闖下如此大的名頭?“那日我在陣中與這將交過幾手,雖然都留了餘力,但末將敢言,此人武藝只在我上不在我下。”
“大哥,既然元度與這將軍有這等淵源,那見了不救可難說得過去。”張飛退下之後本有些不願,聞劉憲話後立刻叫道,“再說這將軍也是因大哥之事才落下禍事的……”
劉備面色有些複雜,望著襄陽城久是不語。
身後的諸葛亮、徐庶此刻也趁著張飛打下的“大好局勢”,滾滾珠語連連向劉備雙耳湧去。
打下襄陽城,坐領荊州事,不但能憑此對抗曹操,更能救下二十萬百姓和眼前的這員悍將。
劉備心動了,劉憲能明確的感受到劉備雙眼中的那股閃爍。然而令諸葛亮、徐庶失望的是,那陣閃爍很快就變成了真的閃爍。
見劉備眼神逐漸變得清澈堅毅,劉憲不由的朝諸葛亮望去——那雙深邃的眸子中充滿了複雜的神色,有希望,有期待,也有心急,還有一絲的……不確定,那是在眼神深處的一抹詐閃。
咦,那是什麼?完全與期望相反的神色,雖然很少,很深,可對人心氣機極為敏感的劉憲,還是觀察到了這個。
“撤軍,令兵馬後撤,修要驚住了百姓。”劉備臉色一正,語氣斬釘截鐵。
諸葛亮眼中的期望化作了失望,而藏在深處的那抹詐閃卻也跟著消失不見,留下的只有對劉備的欣賞、滿意,又再一次和主觀願望處在了對立面。
這是怎麼回事?諸葛亮勸劉備奪荊州,滿心期待中,心底卻隱藏著一絲詭色;劉備不聽他勸,撤軍收兵,本該失望的他心底卻蘊含著一股滿意?
“備既受兄長所託,其有再奪侄兒城池的道理?這等無信之人,羞以為之。”劉備有些抱歉的看著諸葛亮、徐庶。“多謝二位軍師為謀,還受劉備一拜。”兩手拱抱胸前,劉備在馬上遙想二人一鞠。
“信”!!!!
這個信字宛若雷霆在劉憲耳旁炸響,瞬時間他就明白了一切,濾清了所有的思路。
諸葛亮一直在勸劉備取荊州,然劉備困於劉表、宗族等原因,從未答應。
這樣雖然讓諸葛亮無法籌集到足夠他施展自己才華的力量,可也從另一個方面解決了他心底的疑惑。劉備,劉玄德,自己所拜的主公,是一個真正的仁德信人,絕不是——虛有其表的假君子。
想來這也是諸葛亮“荊州大計”幾次三番受挫,卻始終不成半點介意於劉備的原因吧!
“元度。”
耳邊傳來了劉備的輕喚,“末將在!”
“你一人可否救得下那位將軍?”看著一口大刀上下飛舞,死壓住文聘的魏延,劉備越的感覺喜愛。
“主公放心,憲一人足矣!”言罷,劉憲拍馬舞刀衝到城門前,不向文聘遞刀,反而殺到敵樓下向城上的蔡瑁、張允吼道:“命文聘退下,否則休怪我大軍衝城。”
霹靂怒吼甚至連戰圈外的劉備都聽得清楚。
“劉將軍休得說笑,文聘若退下,你們進城豈不是易如反掌。”蔡瑁跟劉憲有仇,不敢出頭,只有張允露面。
“城門?”劉憲好不冷笑,“真是好大的笑話,我大軍若真奪襄陽,豈是憑一個文聘能抵擋得住的?睜大你們的狗睛看看,城內的人馬還有幾分士氣可言?”
“給我快令文聘退下,我自帶這位將軍離去。”眼看著魏延的一應下屬越來越少,劉憲心頭怒火越燒越旺,“不然的話,蔡瑁老狗,你我還有舊賬未算呢!把老子逼急了,就是拼著受主公責罰,我也要剮了你蔡氏滿門。”
“令文聘退下!”
百十步外,劉備軍中。
立在劉備身後的劉封,望著孤身一人卻在城下大喊大叫,動輒揚言破城滅族的劉憲,心中大感佩服,“不想劉將軍書文雅氣,戰場上卻是這等的威風霸蠻。”
諸葛亮、徐庶二人從沒見過劉憲戰場上的樣子,想到平日裡時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