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慶君。
東城大道上,眾多讀書人跟在慶江商行迎慶君的隊伍附近,許多人準備看熱鬧。
“葛憶明要來了!”
“嘖嘖,本來只是看個熱鬧,誰知道要變成好戲,今天必然大戲連臺!”
“葛憶明真是一點臉都不要了,他雖是葛百萬的侄子,但也是景國的進士,如此行徑,天人共憤,我不信會有象州讀書人與他一同上街!”
“這種事,還真說不好,你們不要忘記,象州離開慶國時,雖有大批原慶國人回國,但還有一部分慶國人留在這裡。那些留在象州的原慶國人,必然會出來支援葛憶明。”
“你們看,江州的那些讀書人臉色很不好看,似乎在罵葛憶明。”
“他們畢竟是方虛聖的老鄉,幸虧這裡是象州,要是葛憶明在江州敢做這種事,墳頭草已經三尺高了。”
“唉……咱們象州人就是太不團結。無論是全面倒向慶國還是全面倒向景國,都不會出大事,現在……難以預測啊。”
巴陵城極大,加上道路擁擠,慶江商行的人行走緩慢,許久也沒到東城門口。
突然,前方的一處路口傳來喧鬧聲,就見一批身穿文位服的讀書人迎向慶江商行迎慶君的隊伍。
方運在江州的同窗們正好在附近,立刻向那裡看去,就見以進士葛憶明為首,大量的讀書人加入慶江商行的隊伍,讓慶江商行的讀書人數量暴增。
曾經與方運同窗的寧志遠嘆了口氣,道:“至少有一百人吧?看樣子還會增多,方運的壓力可想而知,一定焦頭爛額。”
“這些讀書人加入迎慶君的意義非同小可,左相甚至有藉口彈劾方運,把本國讀書人逼得迎敵國之君,這放在任何時期都足以讓主管官員上請罪疏。”陸宇道。
“關鍵他們大都是讀書人,人又多,方運很難處理。”
“看這架勢,文相大人不來不行了,想想就替方運頭疼。”
“不過,這樣也好,葛憶明撕下遮羞布,雙方刀兵相向,方運只要在今天勝利,就能把慶江商行在象州的勢力連根拔起,避免以後再生事端。”
“話是如此說,但方運如何做?就算方運勝過張龍象,也未必保住總督的官位,失去總督的官位,柳山就可以藉機生事,逼方運上前線與妖蠻對抗。”
“咦?你們看,那好像是武國的人,黑壓壓一大片,能有上千。好像還有一些私兵,不知道是哪位大人物。”
“我問問武國的朋友。”
在場的人都望向那些武國人,十分好奇武國人怎麼會如此大規模進城,一般都應該在岳陽樓外等候文會,等文會結束便離開。
過了一會兒,馬淵驚道:“那是武君!我說感覺其中一個人有點眼熟,你們看那個穿舉人服、腰上挎著大刀的中年人,就是很威武的那個,就是武君。武君曾經中過舉人,而且最喜刀,定然是他錯不了。”
“武君……唉,他的脾氣人盡皆知,最喜歡湊熱鬧,也最喜歡惹事,據說武國御史最齊心,因為他們每隔幾天就聯手上書規勸武君,每隔兩三年就會彈劾武君,場面異常盛大。人才啊……”
“身為一國之君,放著黃袍不穿,穿著舉人服招搖過市,跑大街上看熱鬧,真是奇葩。”
“不過他惹事歸惹事,但好像從來沒讓武國出過什麼事,反倒有幾道聖旨看似荒謬,最後卻取得極好的效果。在啟國與慶國的夾擊下,武國其勢不墮,這位武君出力不少。”
眾人正聊著,葛憶明的舌綻春雷傳遍全城。
“在下葛憶明,本不欲生事,怎奈方總督咄咄逼人,不得不出此下策,迎慶君,只為讓方總督重視我等讀書人,還望象州父老見諒。今日之後,學生必然負荊請罪,散盡家財,拿出十萬兩白銀資助象州讀書人。”
聽完葛憶明的話,許多百姓的內心動搖了。
突然,有人舌綻春雷。
“你這種小犢子要是在武國,有多少老子咔嚓多少!什麼玩藝兒!要不是有人攔著我,我他麼一口陳年濃痰吐你臉上!”
許多人直皺眉頭,這話怎麼這麼噁心。
第1703章 雙君駕到
許多人向那人望去,就見那群武國讀書人格外怪異,有的抬頭望天看雲朵,有的低頭看自己的鞋,還有的向四處望,好像要跟說話之人撇清關係。
只有那人周圍的幾個人低聲勸說什麼,那人滿不在乎,道:“我整天坐在上面聽你們嘮嘮叨叨,好不容易出來透個氣,看不過眼還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