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部分(2 / 4)

小說:儒道至聖 作者:江暖

輕輕點頭。

王驚龍繼續道:“方聖以神念進入其中,首要之事,就是理清身份,覺察宗聖的考驗。一般來說,所設定考驗題目十分容易發現,但行動起來極難。因為,在聖念世界中,不可順,亦不可逆。若方聖的一些言行都順宗聖聖道而行,那心神便會被聖念世界同化,一旦自身迷失,便會視為失敗。若是心神明明被聖念世界同化,方聖卻固執己見,據不認輸,輕則傷其聖念,重則文界受損。”

大儒們面露驚色,沒想到傳說中最安全的聖念論道如此危險。

“若是方聖完全逆勢而為,推翻雜家聖道,則會處處受限,甚至會受到聖念世界攻擊,結局要麼是方聖聖念被擊潰,要麼是宗聖的聖念世界崩潰。無論如何,都判方聖失敗。原因很簡單,我人族聖道的理念是鬥而不破、爭而不毀,任何半聖的聖道,都有可取之處,若是徹底否定,則極可能引發大禍。”

所有大儒輕輕點頭,這個道理他們都懂。

第3073章 察今

“人間一息,聖念世界一年。聖念論道的勝負,以時間計算。方聖若停留在宗聖的聖念世界中時間長,則方聖勝,若接下來,宗聖在方聖的聖念世界中時間更長,則宗聖勝。一般靜等幾十息,便可分出勝負。”

王驚龍說完便閉口不言,靜靜地看著宗聖白色的光團。

方運睜開眼,發現自己置身於一處桌案之後,隨意一掃,便知自己在某一處不知名的縣衙。

方運端坐在大椅上,低頭一看,就見桌案之上擺著一份文書。

“倒也是坦蕩君子。”

方運說完,翻閱那份文書,原來,那是一封知府的文書,說這桃縣以桃聞名,家家戶戶種桃樹,豐收時桃賤傷農,歉收時無桃可賣,要桃縣縣令解決此事。

方運沒有胡亂行動,而是回憶宗家眾聖經典,主要是宗聖著作。

書案之上,有厚厚的文書,包括縣誌等書籍,詳細記錄桃縣的一切。

方運回憶雜家眾聖經典後,一一翻閱,最終看完案頭的所有書籍。

最終,方運輕輕點頭,心道這宗聖確實精通雜家,同時政務嫻熟,這第一重考驗老成持重,同時又頗有意味。

《呂氏春秋》開篇的《孟春紀》,完全就是儒家思想“禮”和“重農”的結合,主要內容就是在春天的第一個月,要祭祀天地,主抓農事,其他事都在其次,甚至認為在這個月起兵開戰都是罪不可恕。

這篇體現了歷代人族對農事以及糧食的看重,正是人族歷代先賢如此看重時節和農事,才讓人族不斷壯大。

這也契合“兼儒墨”的雜家核心思想,明顯是取各家所長,任何把雜家定為某一家的說法,都是以偏概全,一葉障目。

不過,既然是聖念論道,方運知道宗聖絕不會出如此簡單的考驗。

《呂氏春秋》的末篇《市容論》,同樣提到農事,而且提出了一個根本,那就是重農輕商。

雜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儒排在第一,可見雜家以及呂不韋對儒家的重視。但是,在對待農商一事,雜家比儒家更進一步,那便是“重農輕商”,而儒家是“重農抑商”,這是根本性的不同。

在人族儒家氣氛濃厚的地區,商人地位極低,被認定為賤業。在雜家氣氛濃厚的地區,商人雖然地位比不上讀書人,但也算不得賤業。

所以,雜家雖然聖道駁雜,但正是因為有相容幷包的胸懷,在許多方面還要超過原本的儒墨名法。

這也是雜家在聖元大陸可以屹立不倒的根本。

雖然雜家在呂不韋之後逐漸轉向為官與政事,但也沒有拋棄根本理念。

方運稍作思索,便確定宗聖考驗的是“重農輕商”之事。自己身為儒家子弟,若是貿然貫徹“重農抑商”,必然會落在下風,導致第一個考驗就失敗,一息慘敗。

關鍵方運在景國執政的時候,理念更接近雜家,而非儒家。

“狡猾。”方運心道,這宗莫居是奇正併發,看似堂堂正正的商農之事,實則暗藏危機。

如果不遵循儒家之道,而走雜家的重農輕商,也可以透過,但第一息考驗就承認雜家聖道,對後面極為不利。

方運想通宗莫居的意圖後,並沒有立即動手,而是開始閉目思索商農關係,待理清之後,才定下自己的政策。

確定政策之後,方運有些無奈,這種事,對聖元大陸的普通儒家弟子來說,或許很有難度,一不小心就會失敗,但是,對自己來說,度過這第一年十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