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聖思想的基礎上,又有一定的創新。這等於說,政道源自儒家聖道!諸位應該明白這其中的意義是什麼。”
孔家眾人一聽,神色都慢慢變得輕鬆。
人族聖道,總歸是要追根溯源。
目前來看,《政治學》以後必然會成為政道的聖道經典,是一切政道學問的基礎。
既然書中明確政道源自儒家聖道,明確是以孔聖的政治思想為指導,那就意味著,各國還是沒法拋開孔家和孔子。
雖然後面的“創新”有些春秋筆法,實際上很多政道內容跟孔聖儒家無關,但儒家不在乎這個,更在乎的是名分!
只要名分在,除非以後政道讀書人推翻《政治學》,否則政道永遠不可能毀滅儒家聖道。
眾人這才明白為何儒家聖道減少卻沒有像雜家那樣瀕臨崩潰。
孔英年微笑道:“我知道此次族會開得有些倉促,很多人沒來得及看全書,我看不如這樣,等明天《政治學》正式刊發,諸位學習之後,再度召開族會,如何?”
雲駱頓覺不妙,那政治學乃是新的學說,又是聖道初立,最能吸引人,而且裡面的內容非常紮實,一旦孔家人讀完全書,必然會認可政治學。
“諸位,若是待明天《政治學》遍地刊發售賣,我儒家再動手,已經來不及了!”
孔府大殿,陷入短暫的沉默,眾人還在猶豫。
這時候,那睡覺的孔家家主突然張開眼睛,緩緩開口。
“孔聖不怒,孔門不開。”
第2563章 禮殿談和
孔家有許多規矩。
孔聖不怒,孔門不開,便是孔家的底線。
孔門,是孔子聖居的正門,自孔聖葬禮結束後,再也沒開啟。
孔聖雖隕,意志長存。
當時的孔家家主立下這條鐵律,表示只要孔聖意志不下令,或者孔家沒有面臨滅族之危,孔家絕不會干涉人族內部事務。
孔家一直堅守這條族規,讓人族各勢力減少了對孔家的忌憚,避免孔家成為眾矢之的。
眾聖故居眾多,但只有特別的故居才可以成為聖居。孔子聖居便在孔府之內,也是孔聖封聖後居住時最久的場所,那裡面隨便一件文房四寶,都蘊含莫大的威能。
傳言在孔聖葬禮時,孔家將眾多寶物送入孔子聖居之中,至今沒有動用那些寶物。
經歷了這麼多年,孔子聖居已經成為孔家最具威懾的力量,因為誰都不清楚一旦孔門開啟,等於孔家釋放出何等怪獸。
孔家家主雙目猶如一片晴空,靜靜地望著禮殿眾閣老。
歷代孔家家主雖然沒有半聖的境界,但卻擁有半聖的力量,只是這麼平靜地看著,也彷彿能看穿所有人的內心。
每個禮殿閣老突然心生慚愧與退縮。
出於自保,雲駱本能地施禮道:“既然孔家不出世,那我等不再叨擾。”
隨後,雲駱帶領禮殿閣老離開孔家。
在走出孔家大門的一瞬間,他們的內心恢復平靜,很快反應過來。
“壞了!”雲駱忍不住低呼。
其餘大儒也站在門口,相視無言。
實際上,孔家家主睜開眼睛,外放聖威,是一種考驗,考驗禮殿閣老此行到底是大公無私,還是有私心。
禮殿沒有一個大儒能承受,也就意味著,孔家家主已經明白,禮殿閣老此行主要是為了保護禮殿,其次才是維護儒家聖道,至於最終孔家和方運對立的後果如何,他們根本不考慮。
此行,眾人私心過重。
雲駱長嘆一聲,道:“難道我們就如此任由方運擺佈?”
“他現在與各殿院聯手,先借法家之手,強壓禮殿,又借政道之力,壓制雜家,在他聖道未穩之前出手,或許還有機會,一旦明天《政治學》遍及全人族,大量讀書人改投政道,政道一旦穩定,我等……怕是再也無力迴天。”
“我們不能像雜家那般隨便進行聖道鎮封,禮殿,終究是儒家的一員,而不能代表全儒家。孔家不開口,天下儒家讀書人聯手,都影響不了方運。”
“明天一過,我們禮殿恐怕就需要為方運進行新的冊封。”
“政道之主,我們不得不封。”
巫九道:“既然我等敵不過方運,又難以壓制,不如通力合作吧。法家與方運合作的結果,諸位也看到了。此次景國遭遇聖道鎮壓,法家沒有全力出手,只是單保方運,定然會引發方運不滿。我們不像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