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此,實則調派一些經驗豐富的將軍幫助景國練兵,關鍵時刻也會參與戰鬥。
隨後,一些國家和眾聖世家也宣佈派人觀摩戰事,實則派人來寧安助戰。
在全城動員的時候,景國的讀書人本來都已經寫好遺書,全城彷彿被陰霾籠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訊息傳來,景國的讀書人這才發現,原來不是隻有景國人在戰鬥,聖院以及各國各世家都已經伸出援手。
寧安城壓抑的氣氛得到緩解,而所有景國將士對方運更加感激。
再笨的人也清楚,各國各世家和聖院之所以伸出援手,完全是看方運的面子,完全是認可方運對人族的貢獻。
在那些人眼裡,全景國幾億人加一起,也不如方運一個重要。
益水河東流入海,入海口處,整整二十座怒濤戰臺逆流而上,在水面向寧安城方向疾馳。
東海龍宮再度派遣兩千萬大軍助戰,而且吸取之前的教訓,全都是可以進行水陸兩棲作戰的水族。
整個寧安城已經變成聖元大陸的漩渦,不斷吸取各地的人才和物資。
到了中午,全人族都知道寧安有難各方支援,於是,許多景國讀書人放棄科舉,開始北上。
其他各國雖然沒有像武國一樣派遣大軍,但除了慶國和谷國,所有國家開始對五妖山、林蠻或沙蠻主動發起攻擊,既是警告這些妖蠻在接下來的第二次兩界山大戰中不要插手,也為了避免它們派兵援助草蠻。
寧安城北方,蠻族主力大軍以正常的速度前行,遠遠比之前方運預料得晚,至少要到明日才能抵達。
這是一個好訊息,因為給了寧安城更充足的準備。
不過,方運很快得到一個不好的訊息,童巒率兵支援寧安城,馬上就要抵達南門。
方運親自率領一些官員前往南門。
其餘大儒與大學士都在忙碌,方運只帶了幾位翰林和一些進士。
柳山以及左相黨人已經早早站在門外,只不過他們的臉色有些不對。
方運手持官印,神念升空,俯視南方。
在遼闊的草原之上,有一條寬敞的官道,官道之上有一支大軍正在慢慢接近。
旗號是鷹揚軍,而為首之人是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