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練習’,也算習,但僅僅這樣便會高興嗎?我想大多數人無法從中得到快樂,甚至會感到累,那麼,是孔聖境界高所以不累嗎?很明顯並非如此,孔聖若學習射箭,那麼他最高興的應該是突然遇到外敵,手持弓箭去抗擊敵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射的真正用途。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這樣做是快樂,那學習後怎樣會造成最不快樂?是學習後不溫習功課?是學習後沒有去練習?都不是,是學習之後,沒有用武之地,白白學習,這才是讓人最不高興的。”
“所以這句話的意譯便是:學習進而有所得,最後能讓自己在恰當的時機一展所學,這不就是令人高興的事嗎?”
“接下來一句同理,如果僅僅是朋友遠道而來,孔聖為何要特別說出來?為何要和前一句相連?很顯然,這裡的‘不亦樂乎’中的‘樂’,不是尋常的高興。所以,這句話應該是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一起交流,一起學習,在增進友誼之餘,一起提高,同樣有所收穫。”
“若是與上一句形成語意的遞進,那意譯便另有新解:學有所成後,就算沒能一展所學,有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交流,發現吾道不孤,而且這位同道好友可能有機會代替自己去實現相同的抱負和所學,也算是彌補心中遺憾,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
“那麼,那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便可以水到渠成意譯為:因為沒有真正施展所學,不被他人知曉和理解,可即便是這樣,我們的所學所得讓我們不去生氣,這便是良好的品德和修養,不就是達到君子的境界了嗎?所以,孔子是在說,只要認真學習,或者有機會一展抱負,或者有志同道合的人去做這件事,或者讓自己的修養得到提高,無論怎樣都會有好處,沒有壞處。”
“如此三句一氣呵成,而不是支離破碎。”
“這也是為什麼《論語》開篇是這一段,先聲奪人,開宗明義,莫過於此!”
話音剛落,山谷之中聖氣起伏,混混冥冥的聲音從四面八方湧來,好像有無盡眾生在誦讀方運之前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可細聽之下,又聽不明切。
這聲音像是聖道之音,卻又並不相同。
血樹之下,方運講完《論語》的第一篇第一章,長長鬆了一口氣。在寫完這段的意譯後,精神無比疲憊,好像用盡一整天的精氣神,但在疲憊之後,隱隱有通達之念,自己似乎得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方向。
方運早就口含天言,再加上教化聖道的力量,在場的妖蠻聽得如痴如醉,已經完全忘記了血脈和種族的區別,全都如同人族學子一般,沉浸在孔聖與方運的教化之中。
那蛇湎皇稍微清醒,聽後驚得目瞪口呆,身為祖神一族的聖子,從小被逼著學習人族重要的經書,雖然他後來看人族兵法多一些,可也早早就能背得下《論語》。
有關《論語》的註解,他細看不下三種,粗看不下十種,可沒有一本像方運說的如此簡單明瞭,偏偏又如此深刻透徹。
蛇湎皇有種感覺,不僅是妖界,甚至對人族大多數讀書人來說,聽完方運的授課後,以前的《論語》可以說白讀了!
“這才是讀經解經啊,這才是循循善誘啊……”蛇湎皇喃喃自語,臉上不由自主浮現絲絲笑意,這是學有所成的本能反應。
注音,訓詁,直譯,意譯,四步完成。由於這一章沒有涉及歷史或古典文獻,所以方運沒有進行第五步的議論,但後面的《論語》中經常涉及到一些古人和歷史,就必須展開議論才能更好解經。
寫完這一章,方運先是重新閱讀《論語新注》的正文內容,改了幾個地方,讓語序更加流暢,語感更好,然後閉上眼,心中回味方才講課的過程,之後才提筆,準備註解第二章。
接下來,方運便開始一章一章地為妖蠻講解《論語》,同時書寫《論語新注》。
這個過程,便是誨人不倦,是學習最後一個有效的步驟。
第5179章 背影
《論語》的每一章長短不同,而文意深淺也不同,再加上這是方運第一次正式為眾聖經典作注,所以中途經常停下,無意識地摸著石胎血卵,像是在盤古玩,有意識地反覆咀嚼,反覆推敲,數易其稿。
在註解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時候,方運突然一愣,竟然沒有立即注音訓詁,而是眼簾微垂,足足沉寂了兩個時辰,才繼續解釋。和之前不同的是,方運雙目蘊精光,好像又有所得。
一開始蛇湎皇還能保持獨立清醒,但後來便和其他妖蠻一樣,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