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部分(4 / 4)

小說:儒道至聖 作者:江暖

一起檢查益水河兩岸堤壩。

寧安縣位於北方,凍土化得慢,若二月十號左右凍土沒有徹底化開,影響播種,縣令就需要去聖廟祭天,然後利用聖廟的力量讓農田的凍土快速化開。

方運沒參與過祭天,決定晚上召集讀書人私兵們商議一下。

看完《文報》,方運向楊玉環告別,帶著敖煌前往工房。

工房是縣衙的十房之一,在普通小縣只是冷衙門,但在寧安這種大縣的工房當差,可是肥差。

寧安縣地理位置決定了貿易和手工業發達,而為了避免蠻族劫掠,益水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沒辦法播種,只在城南有田地,農業相對薄弱。

在寧安縣的西南不遠的地方就是景國著名的產棉地,這就使得寧安縣成為紡織大縣,不過寧安縣不產苧麻,不能養蠶,所以麻布和絲綢都需要從南方運來。

方運進入工房後,先與工房吏員聊了聊,便讓工房總書帶路,前去寧安縣的縣有織布坊。

寧安縣因為是戰略要地,又離棉花產地接近,周邊軍隊所需的紗布、棉布和帆布中有三成由這一縣供給,而三成的大半由縣有織布坊供給,剩下的由私有織布坊供給。

方運這次沒有坐龍馬豪車,只是坐普通的馬車,不過終究身份特殊太需要保護,後面仍然跟著二十妖鐵騎兵和二十蠻族私兵。

路邊的人低聲議論,都猜到這是方運的私兵,不過無法確定車裡坐的是否是方運本人。

縣有織布坊並不在城內,而是在城外的益水河邊,工家的讀書人早就研究出了比手工紡織機更有效率的水力紡織機。

出了東城門,方運掀開窗簾,就見益水河猶如一條玉帶橫在北面,再遠處則是一排排的廠房。

那裡不僅有織布坊,還有各種可以利用水力的磨坊、鐵匠鋪等等工坊,綿延數十里,異常壯觀。

工房總書是一個年過六十的秀才,笑起來非常和藹,但方運知道這人吃人不吐骨頭,可謂臭名昭著。

“方大人,前面就是著名的工坊街。這些工坊有四百多座,其中一半是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