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拱手應道:“臣有本啟奏。”
扶蘇伸手示意道:“準!”
子嬰緩步走到與御階前,一撩朝服,跪地叩首後,向扶蘇說道:“臣啟殿下,上奏有三:一,大赦天下;三,廢除一切肉刑;二,改十稅其六為十稅其一。”
扶蘇讚許地點了點頭,道:“施行仁政,讓天下歸心是寡人孜孜以求。吾兒所奏深得吾心。此三條,寡人準你所奏。具體事宜交由有司草擬。寡人批閱之後,立即施行。”
子嬰叩首謝恩之後,回到了群臣的佇列之中。
忽然,殿外傳來了一聲通稟:“嶺南,關東有捷報送到!”
“宣!”
兩名風塵僕僕的傳訊兵匆匆上殿,對著新任的秦王參拜之後,報上了資訊。
“隴西將軍李信攜水師狙擊嶺南叛將趙佗得手,我大秦保住了對靈渠的控制之權。”
“平東將軍,少府章邯於宛城剪除江東叛軍匪首項梁,大獲全勝!”
兩則捷報傳出,朝堂振動——這真是天大的好訊息!!
!~!
..
第一百零九章 秦王夜宴
是夜,繁星點點。。
咸陽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這既是為了慶賀新年,也是為了向新任秦王扶蘇致意。
都城正中的咸陽宮內外燈火通明。宮內鼓樂喧囂之聲不絕於耳,三里之外清晰可聞。
雖是隆冬時節,但室內卻是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爐火燒的旺;二來是因為殿內氣氛非常地熱絡。
新王登基,嶺南和關東這兩處如今最讓朝廷頭疼的地方竟在同一天傳來了捷報——這怎能不讓大家為之欣喜?
李信帶著不足三成的水師,一舉打碎了趙佗阻塞靈渠的圖謀。這項偉業奠定了朝廷對嶺南勢力的主動權——是戰是和,皆操之在我。
李信自己也一掃敗於項燕之手後,偏安雍都,日益頹唐的窘迫。他用過人的才幹為自己正了名——日後收復嶺南百越之地,有他李大將軍可做開路先鋒。
至於章邯,他雖然和朝廷的關係很微妙……但只要他一日不扯旗造反,他麾下的驪山軍一日就是朝廷可以倚重的中堅力量。
此次宛城大捷,是驪山軍自消滅張楚軍叛亂之後最重大的一次勝利。
在秦二世二年臘月的半個月之內,章邯與項梁、劉邦聯軍會戰八次,敗多勝少。
眼看江東軍就將直撲武關,殺進關中重演周文兵臨咸陽的一幕。
好在章邯足智多謀,將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戰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將項梁引入城內,趁著江東軍軍紀敗壞之時,適時地發動反擊,一舉將項梁射傷。
若不是項羽捨命攻破宛城東門、護住項梁走脫,章邯將項梁生擒活拿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項梁雖然走脫,但因箭傷過重,當晚就死在了營中。臨時升任聯軍統帥的項羽在收攏殘兵,盤算了態勢之後連夜拔營東歸。江東軍凌厲的攻勢得到了初步的遏制——這是章邯上奏的捷報中詳細說明的。
……
觥籌交錯中,身為百官之首的李斯端著酒杯站起身來。
席間的交頭接耳之聲頓時消弭,文武眾臣無聲地注視這位歷世三朝的大秦第一重臣。
李斯將殿中的諸位同僚掃視了一遍之後,將目光落在了大殿御階之上、一身華服、面帶笑意的扶蘇身上。
李斯目視著秦王扶蘇,手中的酒杯有些微微顫抖。
他心中湧起了這幾年來的一幕幕:從始皇病逝,沙丘宮之謀,與趙高一同策劃胡亥取代扶蘇繼位稱帝;到與趙高貌合神離,終於反目;從趙高的指鹿為馬,自己有口難言;到與子嬰達成妥協,堅定地走上反對趙高的道路;直到最後終於站到了扶蘇一邊,逼迫胡亥下臺……
從扶蘇最後又到了扶蘇——年輪轉了幾轉,但這天下已是大大的不同:關東的半壁河山又重新踏進了紛飛的戰火中;趙佗旗下的幾十萬嶺南軍已經徹底地和朝廷劃清了界限,趙佗鐵了心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在關東直接指揮平叛的章邯與新朝廷的關係微妙,至今未見他的效忠書呈上……
李斯注意到了咸陽宮內的冷場,他趕忙收拾起自己的情懷,雙手捧杯向扶蘇說道:“北有蒙恬將軍鎮匈奴,南有李新將軍拒趙佗,東有章邯將軍平匪患。大王登基第一日就連得大捷……”
“始皇帝在世之時的極盛武功宛若昨天,我大秦中興的希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