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軍的部門除了上述這些,更設定了科技組、特別戰鬥組等一些些讓人聞所未聞的部門。而子嬰親自兼任科技組的組長,更是讓這個讓人理解起來頗為困難的“科技組”,成為玄甲軍內部一個炙手可熱的部門……
身為玄甲軍科技組的組長,子嬰拿出手的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但對於騎兵很是重要的配件——馬鐙。(作者按:馬鐙被公認中國發明的。馬鐙的出現改變了騎兵,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戰爭面貌。歷史學者林恩懷特說:“只有極少的發明像腳鐙這樣簡單,但卻在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按照正常的歷史進展,馬鐙在秦代後500多年才會出現。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
在馬鐙廣泛使用之前,騎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騎士們的雙腿是在馬腹的兩邊空蕩蕩地懸垂著,沒有任何支撐。他們靠著大腿的力量,用力夾住猛烈顛跛的馬以保持自身的穩定。這種艱辛可以料想。而馬鐙是騎馬時踏腳的裝置,沒有它,當馬飛奔或騰越時,騎士們只能用雙腿夾緊馬身,同時用手緊抓韁繩才能避免摔下馬來。
子嬰設計的馬鐙是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些材料簡單易得,在素有嚴謹之名的秦時工匠的配合下,實現了批次生產。
鑑於新生事物往往會遭到質疑和打壓,子嬰就依仗自己獨特的身份在玄甲軍內部試用。
試用之後,就得到了玄甲軍騎兵部眾士兵如潮的好評。
子嬰收到的反饋是,在做衝鋒時,再也不用死命扯住韁繩,不用再擔心自己會從馬上跌下;在進行馬上的劈砍動作時,因為有雙腳能起到支撐作用,動作力道可以加大;在做長途奔襲之時,不會覺得像以往那麼顛簸勞累……
總之一句話:東西很好,值得推廣。
子嬰當然想在河套軍內部把這項開創性的發明立即運用起來,但為了在將來必然發生的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子嬰決定將馬鐙存而不用。
在他的命令下,馬鐙被秘密製造了約兩萬副,將之分發儲備在河套軍控制的各處市鎮的軍需倉庫裡。子嬰特別命令對馬鐙核心部位的木芯和鉚釘進行認真的防腐蝕處理,他特別吩咐工匠銷燬馬鐙鑄造圖紙,並將此事“徹底忘掉”。
子嬰認為:馬鐙既然作為對付匈奴的秘密武器,現在就拿出來大張旗鼓的使用未免太過招搖。如果被匈奴人學去,對自己反倒不利。畢竟馬鐙這種東西是一種拿來就能用,不需要專門學習操作的簡易工具,暫時性地存而不用並沒有太大的副作用。
當然,在玄甲軍的特別騎兵部隊裡,秘密存留了一批馬鐙,以備執行特別的奔襲任務時使用。當初子嬰風雨兼程趕赴大澤鄉時,正是和十餘名心腹隨從騎著配有馬鐙的戰馬趕路的。在帶領良城騎兵解姑城之圍時,子嬰本可命令騎兵統一使用良城儲備的馬鐙以提高行軍速度。
但也是因為出於保密的考慮,子嬰扛住了誘惑,沒有下令使用馬鐙。
直接結果是——本來可在第二天日落時分趕到姑城,但礙於騎兵長途奔襲的勞累,只能在第三日中午才展開對羅成禮軍的反擊。這半日的出入使得姑城內士兵損耗嚴重,愛將陸甲和姑城校尉曹飛幾乎命喪當場。
子嬰在事後反思時,也十分矛盾。但當他想到既然一切為了對付匈奴,有些代價是必須要付出的,也就稍稍釋懷了……
如果說玄甲軍是個異類,那麼玄甲軍的情報組更是個異類中的異類。與扶蘇麾下的情報處清一色的軍人不同,在玄甲軍掛職副組長的竟是一個與軍人身份格格不入的商人張什。
這張什身份背景十分複雜,但在扶蘇城內是個出了名的“訊息人士”——北到新任匈奴單于冒頓的正妻大閼氏喜歡什麼樣式的金飾,南到南海郡尉任囂疾病纏身命不久矣……無論是細枝末節的小道訊息,還是天下風雲的爆炸性訊息。這個叫張什的奇人都是扶蘇城裡第一個散佈這些訊息的人。
子嬰在風聞此人的奇言奇行之後,大呼有趣。他隨即命人請來張什,與其促膝長談。在子嬰提出延請張什做玄甲軍的情報組副組長之時,見多識廣的張什也不免深感詫異。
子嬰以“玄甲軍,有才你就來”的口號鼓動了他,在許以告知重大情報可減免十日稅賦的好處下,張什終於首肯,成為了秦軍有史以來第一個非軍人身份的情報部分主要負責人。
這項令人瞠目的人事任免令自然得到了二位蒙將軍的強烈反彈——他們認為,以商人趨利的性格,難保他不會把河套軍的秘密轉賣給處於敵對狀態的咸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