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做了。滲透過來的也依舊是含很多鹽。
另一個辦法用從海里的生物身上獲得水分,同樣沒用,本來是淡水的生物,結果環境一變,身體中的含鹽量比海水還多。
包括島子上生長的植物,把一棵樹割一個口子,流出來的汁比海水鹹多了,吃塊樹皮跟吃鹹菜似的。
神國同盟的人是很拼的,死其實無所謂,一下子而已。反正能復活,可是活活把自己給渴死,這需要承受的痛苦就大了。
但家都沒有怨言,商量好的,活下來的人最後分到的積分要少,死掉去復活的人則多得,至少要把資源錢賺回來。
他們如此做,敵對聯盟外面的人也派人進去告訴聯盟的人學著做。
想法是好的,不過到了具體的操作時。麻煩來了,利益怎麼分配,活下來的人不還是要給公孫家的人打工麼?難道就因為最後能活下來,別的地方給補償?
若是那樣。自己的人去死,你們的人活,你們給我們補償。
裡面的人糾結,外面的人開會商議也沒有結果。裡面等不及的人乾脆自殺,不玩了,去排隊等著復活。
一個半月過去。近三億的敵對聯盟的人只剩下兩千萬,他們就是距離中心區域最近的,一億積分換一百毫升的淡水。
他們需要自己調整,如果太累了,就得停下,等待機會殺魚獲得積分,不然獲得的積分不夠買消耗掉的水。
兩億七千多萬人去等待復活了,打了這麼長時間的工,換來的就是這個。
反觀神國同盟的,只有最遠的地方的人隊伍復活的人數多,一億九千多萬人,最後活下來的是一億六千多萬。
雖說還有很多人沒有回到城池周圍的地區,但並不會被渴死了。
公孫慕容和娜拉莎不停地從之前做好水池子的地方往外取水,但給人的感覺,即使是把所有儲備的淡水都拿出來,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至於說被人帶過來的工具,同樣難以供給給一億八千多萬人。
那麼到時候一定還有很多人要去復活,那麼留下什麼人,又應該讓什麼人去復活呢?
外面的民眾們開始出主意,最開始出主意的是敵對聯盟的人。
“就我個人來我,我認為留下我們的人比較好,因為我們是用勞動來換取積分,每天獲得的積分僅僅夠自己使用的淡水。如果是同盟的人,需要付出一半的利益,讓他們去死比較划算。”
“我跟你的想法一樣,同盟有時候並不是就有好處,反而要付出更多,敵人就不用了,如果公孫家的人足夠聰明的話,應該會選擇正確的辦法。”
“我感覺他們兩個實在是太貪婪了,難道真想著再那裡多呆上幾年,之後再升到六級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