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加上被滿清安撫的很好的蒙古,可能早就給他們趕出北京城,還談什麼大清王朝。
到了中後期,西方列強先是衝上了印度,接著在整個東南亞都開始瘋狂的建立殖民地。那些周邊的屬國,多數都自保不足,自然就沒了和滿清爭逐天下的能力。這才有了所謂的大清朝三百年天下,清朝歷代政府一直也很清楚這些原因。
正是因為這種心理,本來在明朝末期就已經開始不願臣服於中國的日本,自然就不會再承認他們是中國的屬國。此時再聽劉克武這樣的話,那些日軍將領自然會有些受不了。
受不了歸受不了,仍然一身殺氣的劉克武,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被無聲的認為是他們的那個什麼織田信長和宮本武藏轉世。
他們,是不敢再和這樣一個殺神,真是腳板什麼的。卑劣異常的民族,正如劉克武所說的那樣,只有你把他徹底打疼、打怕了,他們才會如此乖乖的聽你的話。
敲了下面前的桌子,劉克武制止了那些日軍將領的嘈雜,接著往下說到:“各位也不必為你們的人身安全擔心。雖然各位現在戰敗了,而本帥也與朝廷那,要到了專權處置各位的權利。但不戰之時即為鄰,等你們的服刑期一滿,本帥保證給你們發足路費,送你們回國。而且,在本帥的管區內,保證每位的安全。”
坐到椅子上,劉克武又說到:“好了,下面就讓我們的楊度、楊大人,來具體和各位說下,你們一旦完成大理寺的審判,將會怎麼樣在我這贖罪。各位不必多想,本帥保證不會讓各位和你們的手下,象我們的同胞,在你們國土上一樣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此時在日本,也是有不少華人在務工的,不只是中國人到日本去留學。最早中國人到日本務工,可見於史書的是遠在唐朝。到了清朝,百年的閉關鎖國之後,卻只是從光緒初年開始有的。
飄洋過海的那些華工,本來到了日本是想多賺些錢,還回鄉光宗耀祖。但到了日本之後,很多人卻直接給扔到了礦山、漁港,變成了受壓榨的最廉價勞動力。
若有華工不能滿足日本人的要求,輕者是鞭打、罰薪。重者,打死以後直接就給扔進海里,日本人才沒那時間去給一些已經被他們看不起的民族,搞什麼優待、優撫和安葬呢。
許多華工踏上了去日本的船,他們的家人就開始日夜等候他們早日的歸來。父母們想的,只是希望孩子能安全歸來,不求他們什麼衣錦還鄉。
妻子想的,是丈夫可以平安,不求去日本回來後,能真給家裡帶來什麼奢華的生活,只求對現在的生活有改變。
子女想的,父輩去了日本,見了世面是他們的光榮。等他們長大以後,也要去那個據說已經很發達的鄰國,創業發展一下。
結果,卻是光緒在位這前二十年的時間內,飄洋過海去了日本的有十萬多華工。真正能好好的回國的,不足十分之一。真正能賺到錢的,更是不足百分之一。
這些情況,坐在劉克武面前的這些日軍軍官自然都很清楚。一面的軍事工業、造船業和礦業,哪個行業沒有華工的血淚再其中。劉克武說出了保證不讓他們象華工在日本受到那樣的待遇後,剛才還很是不安、不甘心的日軍軍官,頓時平靜了下來。
等這些日本軍官安靜下來,楊度才站起了身,和他們說出了劉克武昨天夜裡,將華世奎、吳景濂、王永江和宋真武等人著急到一起,研究好後已經上報朝廷准奏的日軍戰俘處置辦法。
昨天夜裡在商量的時候,痛恨日本人的宋真武等人,一直是想著最苛刻的手段來對付這樣東洋鬼子。
而劉克武卻在最後,透過交談讓他們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降兵,實際上以後的用處無論是滿清朝廷,還是劉克武這個即將上任的新軍南鎮編練使,都是很重要的。
上萬日本人,裡面還有不少日本的皇親國戚,無論怎麼樣,劉克武也不相信日本人敢再貿然對中國出兵。3。6萬人被全殲,這對全國實際兵力也不過才常備兵6。3萬、預備兵23萬的日本來說,相信也是一個真正沉重的打擊。
再加上遼東之戰中,劉克武已經給日本人根植下的恐懼心理。除非日本那個天皇真瘋了,不然相信他們是不會再來輕易動兵的。至少只要劉克武在一天,他們就不會再敢輕易言戰。
也會有意外,那就是日本可以在短時間內,徵召出百萬大軍來。然後還需要出現幾個,能夠比山縣有朋、桂太郎、大山岩更厲害的將軍。不然,戰則日本必敗。
楊度和日本軍官們去說他們的具體安置辦法,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