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間的第一個條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荷蘭得到了獨立。而在《普利茅斯和約》中。荷蘭卻喪失它的大部分包括海上和陸地地利益。
在和約簽署完成之後,英國釋放了以米歇爾將軍為首的荷蘭戰俘們,並且歸還了向英國投降的荷蘭艦隊中的絕大部分戰艦。
這對於荷蘭來說是最為恥辱的一次談判,才剛剛崛起的海上霸主荷蘭,迅速地失去了他們曾經擁有的東西,可以想像的是,荷蘭從和約簽署的那一刻,不,也許在此之前,就喪失了海上的爭霸權。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英國或者其它國家地艦隊在海上耀武揚威……
但西班牙的國王腓力四世顯然是個固執地人。他似乎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他把所有失敗的責任,都推卸到了勒克將軍這些海軍將領的無能之上。他甚至透過自己的使者,要求中國方面再給予自己援助,他要重新組建艦隊,再次和英國佬狠狠地幹上一次。
不過,中國人不是他想像中的那種冤大頭,無論西班牙提出什麼樣的條件。他們都會答應。中國人地代表很明確地告訴腓力四世。戰爭已經結束了,西班牙毫無疑問地戰敗了。中國方面除了原先簽署地條約,將不會,再為西班牙的戰爭投入哪怕一塊金子…。。
氣急敗壞地腓力四世有些喪失理智了,他瘋狂地叫囂著即使沒有中國人的幫助,西班牙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重新組建起一支龐大的艦隊來。
但是,他的海軍大臣告訴他,西班牙除了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海軍將領和水手外,要想組建起一支新的,能和英國抗衡的艦隊,還必須要投入一筆天文數字般的經費。
當腓力四世徵詢財政大臣的意見時,財政大臣卻告訴他,絕對沒有可能了,因為頻繁的戰爭,西班牙的財政已經枯竭,甚至正常的維護國家運轉都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大臣們的話終於讓處在狂亂中的國王頭腦多少清醒了些。現在他不得不面對的是來自於戰敗後國內的壓力,這甚至有可能威脅到他的王位繼續存在。不少貴族們已經表達了自己嚴重的不滿情緒,他們在私底下認為,西班牙應該儘快結束這可怕的一切了。
腓力四世喜歡戰爭帶給自己的榮耀,並且嚴重厭惡失敗所帶來的後果。可是這些東西,一旦和自己的王位相比,就顯得那麼的無足輕重了。他可以不顧及那些賤民們反對的聲音,但是貴族們的反對呢?一旦失去了貴族的支援,很難象形自己回面臨什麼!
中國人的代表不無遺憾地告訴他,在經過了縝密的分析後,西班牙起碼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元氣,而在此之前任何的戰爭,都將會使西班牙崩潰,不管是經濟上或者政治上,現在他們明智的選擇,就是立即,快速的和英國人進行談判。
並不甘心的腓力四世,在本國和來自中國的逼迫下,違揹著自己的意願,宣佈了決定了英國人舉行談判,來解決戰爭後遺留下的問題,而當他的這一決定宣佈後,得到了國內的一片贊同聲和歡呼聲,畢竟,誰願意無休止的將戰爭進行下去呢?
在倫敦,由英國,西班牙和大明組成的三方,開始舉行會談,幾乎從談判的一開始,英國和西班牙的代表就陷入了喋喋不休的爭吵之中。
英國人認為這一次戰爭的責任,完全在於西班牙,如果不是西班牙蓄意發動戰爭,災難就絕對不會發生,因此,西班牙將完全承擔這場戰爭的全部責任。
西班牙的代表當然不會因此而承認,他們認為這次戰爭的起因正是受到英國政府支援的海盜襲擊了本國的商船而造成的,英國人才是戰爭的罪魁禍首。
而做為大明的代表,王挺實在有些厭惡這樣的任務。兩國間的尊嚴和利益,本就是以自己的實力來說話的,這樣的爭吵又有什麼意義呢?英國人做為戰勝國顯然是不肯讓步的。那麼西班牙為什麼不能暫時退讓些,給英國人一些面子,好為將來埋下伏筆呢?
究竟是誰的責任又有什麼關係?現在西班牙要做的關鍵事情,就是在承認失敗的同時,儘可能的為本國爭取到利益,最低限度就是保全那些現在落在英國人的手裡的戰艦。王挺有的時候實在想不通,這些傲慢的歐洲人,腦袋裡究竟在那想些什麼。
在談判進行到第八天的時候,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當西班牙人不肯讓步的態度,傳到了查理國王耳朵中的時候,才剛剛取得了勝利,意氣風發的查理國王甚至沒有任何的猶豫,在他的王宮裡,他揮動著手臂,聲嘶力竭地大聲叫道:
“既然西班牙人不願意承認失敗,那麼,就讓再一次的戰爭來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