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在這給你磕頭啦,代表老高家給你磕頭啦。
老弟,無論如何要做好準備啊。一定要想辦法保證漢人的安全,再火速派人通知鄭大將軍和李大將軍,請他們火速調兵,平定這的叛亂啊……”
這封信地字跡非常潦草,顯然是在匆忙地情況下寫成的。劉蘇愣愣地看著,眼淚一滴一滴落到了信紙上。自己錯怪高則陽了,錯怪自己地高大哥了。他忽然發現出了一聲嚎叫,泣不成聲地大聲道:“老哥哥,是劉蘇對不起你啊!”
在那自怨自艾了會,拿過了紙筆,顫抖著手寫了封信。心裡既亂又慌,墨汁在信紙上潑了幾處,可是一貫講究的他到現在也顧不得了。
好容易一封書信寫完,從外面叫過了家人劉三,將高則陽的信和自己的信放在一起:“劉三,你立刻挑匹快馬,連夜出城,把這兩封信親手交到督軍大將軍鄭天瑞手裡,記得,哪怕馬累死了,兩天之內,也無論如何一定要送到!”
見劉三細心收好了信件,他招了招手,從戀戀不捨的夫人手裡接過了好友的孩子,看著還在了大哭著的孩子,心疼地看了好大一會,這才交到了劉三的手裡,吩咐道:“還有這孩子。這是高則陽高大人唯一地孩子,你也一定要交給鄭大將軍……”
“老爺,那你呢?”忠心耿耿的劉三問道。
“老爺是朝廷的命官,豈有擅自逃跑的道理,你自管你去吧。”打發走了家人,卻要叫過了幾名手下:“立即在城內召集漢人百姓。讓他們迅速離開這裡。”
這劉蘇為人忠貞,辦事一絲不苟,凡是朝廷交給的事情無有不殫精竭慮去完成的。但這人在應急方面卻沒有什麼才幹。本來遇到這種事情,哪有大張旗鼓地道理?這樣只會使那些準備叛亂的藏人警覺。從而,將自己陷於被動之中。
還不到天黑的時候。噶木南的三百多漢人,全部自發聚集到了官衙門口。而為官府做事的幾十個衙役等人,也隨著他們來到。這些本該迅速撤離地漢人百姓,卻並沒有一點離開的意思。當劉蘇聞訊匆匆出來,領頭的一條大漢叫道:
“大人,這兩年來。朝廷又出錢,又出力的幫助藏人,可現在反過來藏人卻要謀反,咱們都咽不下這口氣啊。大人,藏人手中有刀,難道咱們手裡就沒有呢嗎?噶木南藏人不過幾千,真正鐵心要謀反的我看一千人都沒有。咱們和他們拼啦!”
“願聽大人指揮,和謀反藏人決一死戰。百死不悔!”
這時候的這幾百漢人,群情高漲。民心可用。若這時劉蘇能借著這個機會,迅速整頓人馬,趁著暴亂者還沒有反映過來迅速鎮壓,則暴亂未必便會發生。可惜地是這位書生氣十足的知縣卻並沒有這麼做,他團團給百姓作了一揖。說道:
“鄉親們。朝廷並沒有下達這樣的命令,咱們不能亂來啊。藏人究竟是否謀反。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萬一情報有誤,咱們都會觸犯了律法啊。鄉親們,當今之計,必須要迅速撤離這裡。我劉蘇身為此地縣令,願意親自為大家斷後!”
漢人百姓紛紛叫嚷著,但劉蘇執意不許,說到後來竟是聲淚俱下。那些漢人百姓發出長長嘆息,實在沒奈何間只得紛紛散去,各自準備撤離噶木南。劉蘇這才放下心來,看到衙役們依舊沒有離開,他有些黯然神傷,揮了揮手說道:
“你們也趕快準備準備,立刻離開此地,這裡不能久留。”
“老爺,咱們一起走吧,兄弟們拼死也要護著您和夫人殺出去!”
劉蘇倒顯得非常決然,從從容容地說道:“我和你們不一樣,我接朝廷之命,奉命擔當噶木南的縣令。在朝廷的撤離命令沒有到之前,我劉蘇便是死了,也決不離開噶木南半步!”
他對於朝廷的忠誠實在無可挑剔,那些衙役實在沒有辦法,最後領頭地道:“既然老爺執意不肯離開,那請夫人和我們一起走吧,老爺。”
誰想到正說著,劉蘇的夫人卻從裡面走了出來,淡然一笑而道:“為人婦者,豈有拋下丈夫自行逃生的道理?我雖然不識字,但總識得節烈二字。夫在從夫,我地丈夫怎麼做我便也跟著怎麼做。萬一老爺有難,我陪他一起去了便是……”
劉蘇大喜過望,他生平最重名聲,這時聽到妻子的話忍不住喜道:“我劉家得賢妻如此,劉蘇便死了又有何妨?他日我劉家夫婦名聲傳到朝廷,必受朝廷嘉獎。好,好夫人。我二人便是斃命於此,粉身碎骨,也必定萬古留芳!”
這位縣令是個好官,愛民如子,不貪財,不怕死,有節氣,但卻實在不懂變通。他只想著沒有朝廷地命令,便不能離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