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2 / 4)

小說:血沃軒轅 作者:竹水冷

,積糧餉,作為向錦州進兵的基地,然後向錦州進逼!

而這時被崇禎委以重託的是薊遼總督洪承疇,此時大明在遼東的統帥楊鎬、袁應泰、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總兵張承胤、杜松、劉綎、滿桂、趙率教、王宣、趙夢麟、馬林等十五員名將都已死去,洪承疇儼然成為了明朝出朱由斌外最優秀的軍事統帥。

清兵進居義州,築城屯田時,錦州告急,已引起大明朝廷的嚴重警惕,及至逐步逼錦圍錦,他們不禁感到驚慌。這時,他們才看清對方的戰略意圖,不僅要奪得錦州,還要謀取戰略要地松山。有便緊急指令薊遼總督洪承疇設計解圍。

崇禎十三年五月上旬,洪承疇奉命出山海關,駐寧遠,指揮各路兵馬援錦。

而這個時候的吳三桂是援錦大將之一。洪承疇首先召集吳三桂和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玉田總兵曹變蛟、薊鎮總兵白廣恩,議破圍錦之敵。

然後,洪承疇親至錦州外圍軍事要地松山,相度地勢,察看清軍態勢,感到明朝兵力尚嫌不足,請求增加兵力,應達十五萬。

隨後經朝廷閣臣會議,崇禎批准,同意增兵。於是,增調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山海關總兵馬科等四員戰將,各率所部援錦。加上前四總兵,共為八鎮總兵,合兵力十萬、馬四萬、騾一萬。還不足十五萬之數,朝廷又做了番努力,最大限度續增至十三萬而止。令各鎮總兵“刻期出關”,速會兵於寧遠。

深知松錦決戰重要性的江南總督,忠勇武英王朱由斌上書朝廷,並以密信於洪承疇,願出江南軍五萬馳援邊關,自備糧草,不要朝廷一兩銀子,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朝廷的回答是江南亦是朝廷重鎮,忠勇武英王和江南軍當鎮守此處云云,總之就是一句話死也不用江南軍……

洪承疇的回信客氣得許多,王爺的好意洪承疇心領了,可是朝廷已經下了嚴旨不用江南軍。他洪承疇也沒有辦法……

道謝絕讓朱斌沉浸在了絕望之中。國家危亡到了這禎卻還是因為一己之私不肯用江南軍。他地近衛看到王爺在院子裡獨坐了整整一個晚上,到了天明地時候。才發出了一聲長長地嘆息:

“大明之亡,由松錦之戰開始……”

洪承疇的三個前任均戰敗而死,薩爾滸大戰楊鎬入獄被殺;沈遼大戰統帥袁應泰兵敗自殺;廣寧大戰經略熊廷弼傳首九邊。

而洪承疇接下解圍錦州的任務後就考慮自己怎麼辦。楊鎬之敗地原因只有一個字:“分”。兵分東西南北四路,分進合擊,沒合起來;而努爾哈赤則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結果。楊鎬大敗。

這個教訓對洪承疇來說太深刻了。所以,洪承疇不敢冒進,他採取了一條措施:“合”,把十三萬軍隊集中起來,抱成一個團,這樣皇太極就不能各個擊破……

洪承疇率軍從寧遠出發,採取“建立餉道,步步為營。邊戰邊進,解圍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疇軍行動遲緩,從受命到出師已經數月;從寧遠到松山約百里。其間拖拖延又數月。

等洪承疇兵到松山之後,設立大營。以圖進取。起初,雙方軍隊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接觸,明軍得勝。洪承疇也很得意,但仍十分謹慎,不敢冒進。

皇太極接到清軍初戰失利,軍報傳到勝京。皇太極正患病,鼻子流血。他接到軍報後,立即出發,用碗接著鼻血,騎馬急進,星夜兼馳,來到前線。皇太極到松山後,沒有休息,立即登山,視察形勢。他見明軍大眾集前,後隊頗弱。猛然省悟道:“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

同樣接到洪承疇捷報的朱斌,卻沒有一點高興的樣子,只是苦笑著說道:

“小勝何足為喜?洪承疇前軍強勁,後側空虛。若皇太極以輕騎抄其後翼,斷其糧道,洪承疇和明軍此番必敗無疑!”

他當即派人以快騎送信於洪承疇,勸洪承疇以得勝之師,不待清軍完成準備,即提前展開決戰,並再信中再三提醒洪承疇防清兵偷襲明軍後翼,打擊糧道等等。

接到急信的洪承疇正在與部下召開軍事會議,看了朱斌地來信,他以信示部下笑道:

“我做了整整十二年的督師,朱由斌又算得了什麼?不過仗著運氣好僥倖取得了幾場勝利,現在居然來指揮於我……”

做為洪承疇部下八大鎮將之一的吳三桂,卻建議洪承疇多聽聽朱斌的意見,洪承疇卻冷笑著沒有接納……

明軍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間設立七個營,以騎兵駐松山東、西、北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