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3 / 4)

小說:血沃軒轅 作者:竹水冷

雖武英王亦不如也。”

“不可這麼放肆,武英王何人。豈是我等可以比地?”諸葛正正色道:“不過。凡事若有謀略,能判斷。善思考,不戰屈人這四個字倒也勉強可以做到……”

他只當李定國已經潰敗,再不敢來,因此也不如何設防。他手下那三萬五千軍,卻又哪裡是什麼正規軍,到了夜裡便沉沉睡去。

入夜,城內五百兵一齊出,到處放火,又開啟城門,李定國只引大軍殺進城內,官兵頓時打亂,四下潰散,哪裡能夠約束得住?

到了天亮,三萬五千官兵皆被殺散,那位諸葛正也成了俘虜。被帶到李定國面前的這位諸葛正,衣衫破碎,一把羽扇早不知去了哪裡。滿面的灰塵雜草甚是引人注目,問其,卻原來是賊兵才一進成,他諸葛侍郎便六神無主,躲到了一堆亂草之中。

李定國大笑,見諸葛正跪地哀求自己饒了性命,李定國卻笑道:

“我殺你如殺一狗。今且放了你回去,你只與我轉告朱由斌,它日我必提轄大軍,殺回成都,與我家陛下報仇!”

他果然放了諸葛正一條命,可這諸葛侍郎早就在眾鄉紳面前誇下海口,哪裡還有面子回去?卻也不知躲去哪裡,從此再無下落,只是這段故事卻成為一段笑料。

二次取了屏山,李定國命令士兵紮營,一邊籌措糧草,一邊整頓士兵,又多派人到處偵探,嚴防官兵反撲。

隨後,石柱宣撫使、總兵秦良玉接得“滅賊令”,一來她本是武英王地義姐,二來秦良玉又最是忠心報國,當即提點三千精兵,向屏山方向疾馳而來。沿途又多收攏敗兵,至屏山時,其兵力已達兩萬餘人!

時年秦良玉已滿七十,滿頭白髮。眾部將皆勸其不可親身赴險,秦良玉卻笑道:

“國家中興有望,武英王為恢復河山計,發滅賊令以告四方。論公,我是大明的總兵;論私,武英王乃我義弟,如何敢不接令?今若以風燭殘年之軀以報國家,雖死何妨!”

秦良玉大義若死,聞者無不感動落淚,皆願隨秦良玉以效死命。

李定國知秦良玉勇猛,不敢怠慢。在屏山派排開陣勢,嚴陣以待。秦良玉到達,見賊軍陣型排列整齊,指揮有方,乃命其堂弟秦雙邦引軍五百衝突。

不想正廝殺時,冷箭射中秦雙邦面門,秦雙邦咬牙苦戰,衝突一陣,力不能支,為部下救回。秦雙邦傷勢沉重,才回本陣便已死去。

秦良玉大慟,卻翻身上馬道:“我夫、我兄、我弟、我子,皆為朝廷而亡,今老身豈能獨活天地之間?眾軍,我先去了!”

說著,秦良玉拍馬掄劍,只管向賊軍殺去。部下大駭,一個個皆不要命的跟在主帥身後,向賊軍方向洶湧而去。

不想那沿途收攏來的敗兵中,有個姓趙的遊擊,卻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召集兵士說道:“她自想死,我等何必陪葬,不如散去!”

那些敗兵被他鼓惑。竟是一鬨而散。

秦良玉勢單力孤,卻是毫不畏懼,只帶著三千部下拼死一戰。李定國命大軍團團圍住。戰至傍晚,秦良玉部幾乎死傷殆盡,她叫過部將雷蟠說道:“今日我決死為國捐軀,你且衝了出去,找到我那義弟。讓他提點大軍為我復仇!”

雷蟠下馬三拜,也不說話,上馬便奮死衝出。

不多時,秦良玉之三千兵皆亡,賊軍卻刻意留下秦良玉,只將她圍在其中,但聽一聲號令,李定國走了過來,說道:

“老夫人英勇之名,天下聞名。今雖七十。卻依然一勇如此,李定國拜服。不若你我聯手,共圖大事如何?”

秦良玉橫劍在手,笑道:“我乃堂堂大明總兵,豈能事賊!”

說著把劍只在自己頸上一抹,一縷忠魂,永衛大明江山……

李定國哪想到這女子性烈如此。連連叫苦不迭,頓著足連聲說道:“老夫人何必如此。你不肯幫我便不肯了,李定國敬重你,當時便放你走,哪裡敢為難於你,老夫人。是我李定國害你了……”他心中又是後悔又是悲傷。命人小心看護秦良玉屍首,選了四個精幹地士兵。一路護送其遺體回到成都。

適朱斌正好欲離開成都,先得雷蟠送來噩耗,不幾日又其姐遺體,愣了半晌,忽然口噴鮮血,向後便倒,當時就昏了過去。邊上眾將急忙救治,朱斌醒來大悲:

“老姐姐,我只想到將滅賊令傳佈四方,哪裡想到你以七十之身猶自征戰。你非死在賊兵之手,你,是死在我朱由斌的手裡啊!”

邊上將領無不落淚,那雷蟠卻反而大笑,眾將怒目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