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1 / 4)

小說:血沃軒轅 作者:竹水冷

續安穩地坐下去嗎?

當他把這一疑問問計於他所寵信的寵臣金光柄的時候,金光柄告訴自己的國王:“流言之所以會傳開。是因為有一定的基礎在內。明朝以武力地形式護送世子回來,或許就在傳遞著一個資訊。而在明朝皇帝的那份聖旨中。單獨指責了王,這樣地意思已經實在是明顯了啊。所以,王應該多作一些準備了……”

這位金光柄,是功西派領袖金自點的弟弟,但在政見上卻和自己的親哥哥持著截然相反的態度。他不是親明派。也不是親清派。他唯一效忠的,就是自己地國家綾陽君。這在朝鮮地這些大臣之中。也算是比較少見的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這次清西派所發起地兵變中,金光柄才沒有受到侵害。但他卻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是和現在的國王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一旦李宗倒臺,那麼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

他的話讓李宗臉色一片慘白:“那麼我現在應該怎麼辦?難道讓明朝的軍隊離開這裡?一旦激怒了明朝,後果不堪設想。金光柄,你說,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我們不必去和明朝軍隊為敵。”金光柄小聲說道:“其實在我看來,明朝的態度也非常明確,誰忠實於他們,他們便會扶持誰,世子之所以得到明朝的幫助,我想也正是在北京的時候嚮明朝朝廷表達了自己的忠心。王,您可以在明天設下酒宴,款待明朝的將軍和官員,並在席間隱晦地表達,自己當初降清的苦衷,以及對明朝的一片赤忱之心。只要明軍不動,那麼漢陽的局勢依舊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世子就算想要提前……我想您心裡明白我說的什麼,但我想失去了支援的他,也只能聽從您的命令……”

李宗微微沉吟了會,終於稍稍露出了一絲笑容:“好吧,就採用你的辦法,明天設下酒宴款待明朝官員。其實,李滯他又何必那麼心急呢?我的位置難道遲早不是他的嗎!”

次日,李宗果然在慶雲宮中設下酒宴,款待李建標等明朝將領官員。席間,那李宗極盡阿諛奉承之詞。李建標對他的目的早已心中有數,只是面帶微笑略略謙遜幾句。對朝鮮的政局,武英王早有交代,自己要做的只是在其中推波助瀾而已。

“將軍姓李,與朝鮮王室一般的姓,這正是外邦小王的榮幸。”見明朝將軍客氣,李宗恢復了幾分神采:“李姓又讓我想到了一位我朝鮮大大的功臣,忠武公李舜臣大人。當年壬辰倭亂的時候,忠武公奮勇抗擊倭寇,看來姓李的多出英才啊……”

見國王把話說得偏離了軌道,金光柄趕緊插話道:“壬辰倭亂多虧了大明仗義發兵,七年來明朝與朝鮮的聯軍,抗擊倭寇大軍二十萬,這才取得了輝煌勝利,所以,朝鮮上下一直都視明朝為再生之父母,一刻也不敢忘記了天朝的恩情。”

李建標順口敷衍了幾句。萬曆年間地明朝和朝鮮的聯軍。共同抗擊倭寇的軍事行動,使大明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將領鄧子龍,不過,讓李建標有些疑惑的是,在往日的閒談中聊到這位鄧子龍地時候,武英王似乎對其頗有微詞。

其實。他不知道,朱斌對鄧子龍的不滿事出有因。只因鄧子龍乃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救命恩人,而且成為整個清代皇室頂禮膜拜的秘密祭祀的保護神之一。

當年努爾哈赤欲起兵攻明,經常親自微服到遼東一帶偵察。在一次偶然地情況下,努爾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鮮的過路明軍抓獲,其後,交給了開赴抗倭前線的副總兵鄧子龍。

努爾哈赤的言談和舉止,深受鄧子龍的讚賞。於是鄧子龍便放走了這位後來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地努爾哈赤。而後為了報恩,努爾哈赤為在朝鮮陣亡的鄧子龍立了廟。並把鄧子龍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聖殿“堂子”中祭祀。

見自己的父親和金光柄大肆奉承,李滯有些擔心,隨即靈機一動說道:“我以為朝鮮和日本都是中華的兒子,區別就是朝鮮是孝子,而日本是逆子。當年逆子發兵攻打孝子,作為父親的當然不能袖手旁觀,天底下哪有兒子對父親不孝順的道理……”

(蜘蛛:這話為朝鮮國王原話,不過現在地這個兒子就對父親太不孝順了。)

這話讓李宗等人聽得目瞪口呆。原以為自己的馬屁功夫算是不錯地了,哪裡想到這位朝鮮的世子居然已經將這門功夫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李建標也聽得擾了擾頭。不知道該如何介面了。要按照李滯的說法,武英王也不必費那麼多的心思了。直接以父親地身份,把兒子地領地給收回來不就得了……

這一席酒擺明了就是朝鮮人的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