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時候的周延儒下臺,溫體仁接任成為大明首相。大學士徐光啟因為學生孫元化、張燾被斬首,憂憤國事,於是年十月逝世。
……
沒有抓獲孔有德,致使其大部逃跑地龍閣,並沒有受到朱斌的責罰。因為朱斌很清楚,有些歷史可以改變,有些卻是無法改變地。況且,龍閣當初下的決心無疑是正確的,否則自己的水師必將遭到重大損失!
只是朱斌對這場仗有些鬱悶。
隨著平叛的結束,此時,已是崇禎六年的二月了。孔有德山東之叛,自崇禎四年十一月起,一直打到崇禎六年的二月,前後達十六個月之久。叛軍人數從開始時的千餘人,越打越多,最終竟有數萬之眾。由此可見當時朝廷的應變能力是何等之差!
朝廷的武將士卒,在與外族後金作戰時,總是敗多勝少;在與陝西、山西的叛民作戰時,同樣也是敗多勝少。但令人不解的是,當這些為朝廷效力時似乎算不上是精兵強將的官軍,一旦叛亂或投敵後,卻都不差不弱。將還是原來的將,兵還是原來的兵,為什麼在為大明朝打仗時這麼差,而到打大明朝時卻又變得那麼強呢?
不過山東的勝利,對朝廷來說卻實在是太重要了。
崇禎帝即位後,仗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大,卻也是越打越輸,越打越糟。這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打敗了崇禎帝起初可能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而且原先也是朝廷軍官的遊擊孔有德,在當時也算是大功一件,可慶可賀。
於是,在這次平叛中再次立了大功的朱斌,被晉升為武英侯,加世襲錦衣衛百戶。其他參戰將領,也是賞賜有差。
而那位追著孔有德、耿仲明泛海而逃,卻因慢了一步而被總兵官黃龍邀擊俘獲的昔日明朝大將,皮島縱兵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祿,被押到了北京。朝廷為此還搞了個獻俘儀式,最後把他寸而死
至於吳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