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主攻一方,那應該先主攻哪一方。
第十四章岔道
歷史上,在懷慶之戰後,多爾袞毫不猶豫的下令正要進軍江南的多鐸轉向,對李自成形成夾攻,之所以如此,是南明不但文括武嬉,毫無進取之心,而且還對清廷存有幻想,送來大批財物指望借清兵之手剿滅流寇,更不敢越黃河一步,將整個山東和南直隸的一部分地盤都放棄。wWW!
此時多爾袞的選擇卻是艱難的多,明朝非但沒有如歷史上那樣向清廷提出借兵剿寇的請求,更是直接指出與滿清不共戴天,最主要的是明朝不但佔領了南直隸全部地區,兵鋒還越過黃河,進入了河南,甚至佔領了整個山東,山東離京城比李自成要近多了,這是多爾袞難予容忍的。
“來人,傳洪承疇、寧完我、范文程、馮銓等人來攝政王府共商大事。”多爾袞所點的幾人全是投靠滿清的漢人,在戰略決策上,多爾袞更願意相信這些投降的漢人大臣,而不是老想搶一把就回滿洲的滿人貴勳。
“奴才遵令。”數名戈什哈連忙領命退出。
聽到攝政王相招,洪承疇等人不敢怠慢,很快來到攝政王府。
“奴才(下官)參見攝政王。”
自稱奴才的是寧完我和范文程兩人,稱下官的是洪承疇和馮銓兩人,寧完我,范文程投靠的早,又是破落秀才出身,不用在意臉面,反而為能自稱奴才沾沾自喜,馮銓是在滿清進入北京才投靠,雖然賦閒在家,卻曾任大學士,對於奴才的稱呼還有一點不適應,洪承疇自視甚高,他身上至今還穿著大明的衣冠,自然不會自降身份稱奴才。
對於各人的稱呼,多爾袞也不在意,此時他還沒有下令剃易服,投降的官員太多,清廷一時準備不了那麼多衣服,許多人的官服都是用原來的衣服稍改一下就接著穿,洪承疇倒也不算特例。
“諸位勸本王早日一統中原,本王知道諸位的一番苦心,本王也照做了,只是眼下我兩路大軍皆受挫,必須作出調整先攻一路,諸位以為該如何調整?”
懷慶大敗,多鐸受阻這兩條訊息這些人自然早已得知,聽到多爾袞要調整策略也毫不意外,懷慶大敗損失了兩萬多人,雖然這兩萬人除了一千多八旗兵馬外,全是新投的雜兵,損失還不如孔有德大,只是這卻是一個不好的兆頭,眼下大清藉著擊敗李自成的東風入關,以前和大明交戰又是屢戰屢勝,正是如日中天之時,若是多敗上幾次,即使是沒有傷筋動骨,對於清軍的聲譽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只是這個問題誰也不好回答,清軍消滅了李自成最精銳的部隊,又將李自成從北京趕了出去,讓李自成從有望定鼎天下重新變成了一個地方勢力,可以說雙方仇深似海,而南明對於大清的善意也毫不領情,不但稱大清為蠻夷,南明皇帝還親自出驅除韃子的號召,讓本來有志於投降大清計程車紳重新變得觀望起來。
兩邊對大清地這種態度。顯然不是滿人想打誰就打誰。你不打他。他不一定不打你。若是說錯了追究起來。誰也吃罪不起。一時之間冷了場。誰也不想先說。
多爾袞知道這些人地顧慮。笑道:“各位不必擔心。不管對錯。本王都不會怪罪。”
寧完我清了清嗓子:“稟攝政王。奴才以為。當先滅李自成。偽明不足懼。”
“哦。怎麼講?”多爾袞大感興趣。寧完我地方略正和多爾袞以前地想法相同。只是一時不能決定。
見到攝政王感興趣。寧完我精神一振:“回攝政王。偽明自從建朝以來。內亂不止。先有史可法被馬士英驅逐出朝。又有高弘圖、劉宗周等東林黨辭官。文官如此。武將也不遜多讓。劉良佐。劉澤清被殺。其部紛紛叛亂。左良玉更是高舉清君側地大旗。從武昌率數十萬大軍南下。若不是偽明還有運氣。左良玉死地太早。此刻偽明已經換了皇帝。如今這些叛亂雖然已經平定。可是偽明地兵力也大大削弱。從一百餘萬到如今地五十餘萬。故奴才以為。偽明對我朝暫無威脅。反觀李自成。雖然一路敗退。可是兵力依然有數十萬眾。而且流寇最善裹脅民眾。若是讓李自成喘過氣了。再次裹脅百萬大軍易非難事。”
寧完我地話聽得多爾袞連連點頭。范文程、馮銓等人也若有所思。只有洪承疇嘴角露出一絲輕蔑地笑意。恰好被多爾袞捕捉道:“洪大人不知有什麼意見?”
“回攝政王,下官的意見恰好與寧大人相反。”
“哦,那洪大人也說說自己的意見。”
“稟攝政王,下官以為應當先伐偽明而後剿流寇,有以下幾點理由,第一,地理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