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明?》,這個標題用上了粗大的黑體,後面還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文章用舉例的形式將歐洲需求東方的商品例了出來:瓷器、絲綢、香料是最為古老的三項,單是這三項,歐洲各國每年就要付出一億五千萬里弗爾以上白銀,相當於整個法國一年稅收。而茶葉、鋼鐵、電報線路新三項商品交易規模已經超過了古老的絲綢、瓷器、香料。再加上其餘各項商品,每年歐洲從東方人手裡購買的商品數量價值超過六億裡弗爾。
而東方人對於歐洲的商品需求卻很少,歐洲的銅價已經高於東方,東方人再也不會從歐洲購買銅料;書籍:東方人購買的夠多了,也不會再購買;如今東方人購買最多的是各種珠寶、古董、書畫、葡萄酒還有棉花、羊毛等原料,可是這些物品每年的價值最多值三億裡弗爾,還有三億裡弗爾,歐洲必須付出真金白銀。
文章最後得出結論,若是這樣長久下去,即使歐洲有從美洲的白銀運過來補充也吃不消,歐洲的黃金白銀會被東方人象無底洞一樣吸盡,而大量的藝術品被東方人購買,以後的歐洲不但會變成金銀的沙漠,而且還會變成文化的沙漠。
路易十四放下報紙,陷入沉思中,雖然結果未必如《報紙》上說得這樣可怕,可是如此不平等的貿易肯定不能持久,如今法國一億四千萬里弗爾的稅收中,有四成來自關稅收入,這種收入還在增長,一旦貿易衰弱下去,這四成的稅收就會受到影響。
“去,把柯爾伯喚來見我。”路易十四向僕人吩咐道
僕人應聲下去,過了一刻鐘左右,財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