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部分(1 / 4)

小說:焚天魂主 作者:風雅頌

如果不是世間自在王佛最後出手,將他的勢力從佛界清除,或許現在諦聽依然是佛界的真正掌控者。

韓易靜靜回想,在九州大世界的時候,佛道門派也有關於諦聽的一些傳聞,但更多的便是之後諦聽作為聖獸而存在下來,成為了一個圖騰和聖物。

諦聽傳說是地藏菩薩的坐騎,他的原身是一條白犬,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獅子表智慧,普賢之白象表大行一樣,地藏之諦聽表忠誠不貳之心。

《詩經·隰桑》雲:“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以此來表示心地之法要。

諦聽的來歷據認為,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隻浮海來華,削髮為僧。

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曆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

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

根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

眾人都為金喬覺而感嘆——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

這隻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後人更緣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據說善聽具有“坐地聽八百,臥耳聽三千”的能力,又稱“地聽”,“地”蘊涵心地的意思。如地藏偈贊雲:“稽首本然淨心地,無盡佛藏大慈尊”。

所以,能用心聽者為“善聽”。

地聽能辨別世間萬物的聲音,尤其善聽人心,能顧鑑善惡,察聽賢愚。“地聽”諧音“諦聽”,在佛理中,真俗二諦表示世間、出世間的佛法義理,所以“諦聽”有用心聆聽真實佛理的意思。

佛經中常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的辭句。後來諦聽成了九華山的鎮山之寶,被視為吉祥的象徵,而其形象也大為改觀,集眾瑞象而成為具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

簡言之,獨角表公斷力,如《論語》中孔子認為子路說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獄”。龍身表吉祥,虎頭表示智勇,犬耳表善聽,獅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穩,以善為寶。

相傳諦聽能分辨世間一切善惡賢愚。當年鬥戰聖佛未能成佛之前,曾經六耳獼猴冒充鬥戰聖佛行事被發現,二人曾去找地藏菩薩辨真假的時候,就被他的坐騎“諦聽”分辨出來了。

六耳獼猴化為鬥戰聖佛,諸天人眾不能辨別,二人打打鬧鬧到了陰間地府,十大閻王也不能折辨。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遂讓諦聽出來辨別,諦聽即時俯伏在地,須臾對地藏菩薩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當面說出便怎麼?”諦聽道:“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騷擾寶殿,致令陰府不安。”又問:“何為不能助力擒拿?”諦聽道:“妖精神通與鬥戰聖佛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這般怎生祛除?”諦聽言:“佛法無邊。”

由此可知諦聽折獄能力,後六耳獼猴終被如來收服,而遭鬥戰聖佛一棒打死,從此鬥戰聖佛妄心泯滅,一心皈佛,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

所以,現在諦聽出現在這裡,說明這裡並不是佛界的正統,乃是地藏王佛一脈。

而且也不是地藏王佛的正統,因為他們供奉的乃是諦聽這座圖騰。

這足以說明,或許這些人乃是當年世間自在王佛仁慈之心遺留下來的這些佛界弟子。

“這座圖騰真的那麼厲害?”韓易好奇地看著死亡領主。

死亡領主一直都在為韓易講解一些關於鬼界與佛界的恩怨。

韓易聽了之後,不禁有些好奇,死亡領主看到諦聽這座聖象之後,有些激動,同時也有些震撼。

“不就是一座聖像嗎?能怎麼樣呢?”韓易不屑地說道。

“韓易先生,千萬不要小瞧這些聖像,作為超級大能的聖像,很有可能與他們的本尊溝通,越是供奉的時間越長,對聖像顯聖的機率就會大大的提升,從剛才禪宗外面金光顯現來看,或許就是這座聖像的作用!”死亡領主緩緩地說道。

第1032章 摧毀聖像(一)

韓易靜靜地看著這座諦聽的聖象,不禁心生好奇。

“一座聖象如果都能顯聖的話,那我們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