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錯不是蕭逸飛一步步提拔上來的嗎?
“難道就真的只能用僱傭軍那種喪盡天良的制度嗎?”良久,右武衛大將軍蕭善長打破了沉默。
“不。這種制度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殺傷面過廣,有傷天和,乃至折壽,所以我並不打算使用僱傭兵制度。”
另外有將領道:“那我們如何應對敵人這種先以‘農村包圍城市’,扯斷各軍聯絡之後再發動攻擊的戰術呢?”
“蕭大元帥的攻擊計劃是環環相扣的整體。既然我們不想使用僱傭兵制度,那他之前四處出擊,多點開花的戰術,雖然戰果驚人,效率極高,可我們也就不得不放棄。”
李錯這番話一出,一眾將領都是恍然大悟,大家都是鑽進了牛角尖,確實,攻滅一國,我們擁有太多太多的辦法,實在沒有必要一定參照前任大元帥的戰術。
不過話說回來,蕭逸飛大元帥之前的戰術當真是省時、省力、省事,而且老是打勝仗。在他的統領下,大家似乎從來都沒把對手真正看在眼裡,但是反觀現在,一個明國的黃毛小子,就已經讓大家膽戰心驚,如臨大敵。
如果蕭大元帥還在,加上那近三十萬的左武衛,掃平明國,估計也是風捲殘雲,根本用不了三個月吧。
掃了在場的諸將一眼,李錯道:“從綜合國力來說,我國遠遠強於明國,只要我們能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逼著他們與我軍進行決戰,那勝利終究還是我們的。不過,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諸位能夠戮力同心,爭取早日攻取明國,立下千秋萬代之豐功偉績。”
諸將站起道:“願聽從大元帥號令。”
接下來的戰爭,就完完全全用實力壓人,李錯出動了足足三十萬軍隊,可是攻佔城池的速度卻大大減緩,如果說之前最多時平均三天就能打下一座城,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