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了伊蘇斯長矛兵的特點。
當伊蘇斯城在戰火中一點一滴建立,越來越完善的戰爭作坊開始量產弓弩和騎槍,射程驚人的長弓手、耗資不菲的弩兵、昂貴的騎兵大行其道,長矛兵的重要地位開始搖晃。
從第二代伊蘇斯領主開始,長矛兵的地位每況愈下,可是和其它兵種不同,每一個長矛兵手執長而不靈便的長矛,一旦離開他的佇列,則既無用武之地,又會變得孤立無援,因此從父輩手裡接過長矛的農兵們格外抱團。
伊蘇斯長矛兵的特點讓它依然擁有主導戰場勝負的能力。
跟長弓手一樣,新一代長矛兵從小就開始簡單的刺殺技巧訓練,目的是要使他成為方陣中一名動作無比嫻熟計程車兵。
長矛兵們以土地為連線賦予這支軍隊特殊的精神烙印,伊蘇斯男爵只是起了一個開頭,這支軍團已經擁有無比肥厚的土壤,並深深地紮根在伊蘇斯領地賽斯維亞平原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天才也無法做到這種地步,對學者以及戰爭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肥沃的賽斯維亞大平原是北國著名的重要產糧區,早期跟隨伊蘇斯男爵的農兵們都分到了大片無人耕作的良田,他們的後代因為富裕的家庭條件開始擺脫農夫的身份,從憑藉一股血氣之勇與獸人作戰的哀兵開始職業化,他們利用農閒時訓練各種作戰技巧,武器都是自備,除了服從領主的兵役,許多有志於戰場上為家族增添榮耀和功勳的長矛兵們走進父輩曾經待過的軍營。
伊蘇斯城外密密麻麻的莊園都是農兵解甲歸田後荒廢的軍營改造而成,老一輩的長矛兵將旗幟交給下一代,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一個典型的伊蘇斯長矛兵軍團由步兵組成的,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純鐵質地的重型長矛,箏形長盾和少量飛斧。組成軍團計程車兵都是體格強壯的軍事化訓練的農夫,來自賽斯維亞平原的莊稼漢,都是有私田的富裕農民的後代。在伊蘇斯長矛方陣定型期,他們出於反抗獸人的侵略,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握住武器。當時軍團所用的主要兵器長矛,經過無數人實戰經驗的改進,長度達到了七刃,矛的端部有一刃長的矛尖用千錘百煉的冷鋼製成,防止它被藉助衝力的敵人的砍刀或戰斧折斷。
長矛兵也曾經試驗過一種矛尖帶鉤的異形武器,它能造成更大的傷口,將沒有座鞍的獸人士兵從坐騎上拖下來。
這種兵器有許多厲害的地方,可是在以密集隊形作戰時,特別是對付全身盔甲和排列難以攻破的隊形的比蒙暴熊武士時,長矛的缺陷就十分明顯。在第四任伊蘇斯領主亡故,新領主還未來得及接手領地的權力,比蒙獸人的暴熊軍團頂著箭雨、硬抗騎兵的衝鋒,折斷長矛兵的武器,首次攻入伊蘇斯城。陷入寸土必爭的巷戰時,長矛兵的弱點暴露無遺,儘管最後取得勝利,但損失卻十分慘重。
從那一年開始,伊蘇斯城開始改造所有房子,長矛兵也不再固執己見,嘗試和長弓兵、弩兵、甚至是騎兵配合。首先長弓手發射幾輪箭雨,再讓長矛兵發起衝鋒,隱藏在長矛兵軍團裡的弩兵隨機騷擾獸人的橫隊或方隊,然後位於戰陣兩翼的騎兵就跟著衝進敵陣。就這樣,長矛兵漸漸學會俯下身段。
老兵斯里克是資深的長矛兵,他親手傳授的技巧是在戰場上錘鍊後的超強矛術。許多被他訓練的新兵走上戰場後很快站穩腳跟,同樣出身農兵的斯里克已是領取薪水的職業士兵,可是他依然和過去有緊密的聯絡。
奧托卡松要塞位於群山之間,春夏季節綠樹成蔭的山上此刻繁華落盡,只剩下清晰可見的生命脈絡靜靜躺在乾冷的地面上慢慢腐朽迴歸自然。
泰忒斯·迪德爾和莫斯特·戰錘各自率領一支全副武裝的雙手劍士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往前推移,層巒疊嶂的嶙峋山岩之間,只見兩條鋼鐵巨蟒互相交替掩護悄聲無息地越過山澗、溪谷,像兩把死亡鐮刀準備收割已經熟透的獸人要塞。
四千人的長矛兵以及將近兩千人的輜重部隊,還有一些販賣戰爭物資的隨軍商人,在伊蘇斯城門排列整齊的戰鬥隊形,站在城門的伊蘇斯大領主欣慰地俯視著這支熱情響應出戰令的埃弗盧斯家族統領的軍團,微微抬手揮動,周圍立即響起了短促有力的銅號以及整齊的軍鼓聲。
鋼鐵叢林迅速從地面升起,所有人都原地踏步,藉助鼓聲找到節奏。
“祝願你們帶著一場勝利凱旋歸來。”
所有人都發出熱烈的歡呼,出戰的軍團立即開拔,近萬人的部隊即使多頭並進,也等了將近一個上午,貴族們目送自己的子弟跨上雄壯的戰馬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