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區,其他兩省沒少要國家投資。而龍江呢,國家投資的最少,但發展的卻最好。
哈爾濱機械公司,華夏最好的農機具、汽車、摩托車、三輪摩托車製造公司,所有產品暢銷國內,汽車更是賣到國外去了,還在國外建廠了,甚至做到了品牌、技術的輸出,這在華夏是里程碑式的進步!
哈飛廠,在直升機的研究上,追趕上了世界很多國家,雖然還沒能站在世界之巔,但已經極大的縮短了華夏與其他國家的差距。
更何況哈飛廠在一些發動機上的研究,也多有建樹,跟哈爾濱機械公司合夥建立的發動機研究所,解決了很多汽車上的難題。並且哈飛廠還推出了一種航模,非常受到歡迎。上面領導都沒想到,明明看著就是一個玩具,卻做得那麼精細,賣的那麼貴,還真有那麼多人喜歡並捨得購買啊,居然還能出口了!
這個航模,當然是馮宇給哈飛廠出的主意。市場上那進口的航模,價格上千塊,甚至幾千塊,妥妥的奢侈品啊。
而且那質量,也就一般。而哈飛廠推出的這些航模,都是模仿的國外直升機型號製造的,按比例縮小。
至於國內的直升機,除非是淘汰品,否則不允許生產,防止有人透過這個,來測算出國內直升機的引數。
雖然馮宇認為這個理由很扯淡,但也沒多說什麼。反正他就是提一個建議,幫助哈飛廠創收而已。這航模的產業,與其被國外的公司把錢賺了,當然還是自己人賺了更好。
他還跟哈飛廠說了那種航拍裝置的想法,哈飛廠已經做出了樣機。不過成本太高,暫時賣不出去,只接受定製。
數碼攝像機還沒發展起來呢,這個裝置暫時應用比較差,所以馮宇告訴哈飛廠不著急,慢慢研究,想著怎麼找出材料的替代品,將成本降下來。
前世輕型直升機,從幾百元的“玩具”,到幾百萬的專業級都有,而一般電視臺用的,也就是幾萬到十幾萬之間,比現在的攝像機也不會貴多少,甚至比一些昂貴的攝像機還便宜呢。
當然,這裡面的利潤,可絕對不少。
至於電機廠,更是在電機研究上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跟馮宇合作的泰華電池公司,現在是國內銷量排名第一的電池,每年的利潤,也不是小數目。
至於一些其他的工廠,更是發展的非常好。比如做輪胎的,做塑膠的,做玻璃的,做鋼材等等,因為依附著這三大工業公司,發展的都非常好。
還有一些老牌的國企,也都重新振興起來了。不需要國家投錢,省裡就有錢投資。前段時間聽說某國字號的投資公司,想要入股哈爾濱機械公司,直接被許常友罵回去了。
當初機械公司沒發展起來的時候,你們怎麼不投資?現在這大筆賺錢的時候,你們想來投資了?我們缺錢嗎?
就算缺錢,我們不能上市嗎?你們想來投資,還想參與管理,想摘桃子?許常友反正快退休了,資歷又老,那個國字號的投資公司董事長,灰溜溜的滾回京城去了。
哈爾濱還有很多企業,引入了外地的資金,不過張瑞強跟馮宇學的,控股方要是哈爾濱,不過經營,可以交給外地人。聘用一個好的經理人,能給公司帶來更高的收益,這是馮宇說的。
外行指導內行,這是最忌諱的。懂技術的人,不一定懂管理,懂管理的人,不一定懂財務,懂財務的人不一定懂技術。
術業有專攻,什麼樣的人才,就合適在什麼樣的崗位。比如哈爾濱機械公司的那個李大福,就是一個管理人才,看看他無論管理摩托車還是汽車,都讓公司發展的速度變得更快,讓公司賺了更多的錢,這就是人才!
而國家這兩年又給東北撥了不少錢,幫助東北發展。但龍江分到的,只佔了不到百分之十,一年比一年少。
不過這也更加的凸顯了,哈爾濱的工業,乃至龍江的工業,發展的出乎意料的好,超乎了上面領導的想象。而龍江很多的領導,也因此高升了,可不只是只有張瑞強被上面看重。
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裡面有馮宇很大一部分功勞呢。
“馮宇,有件事想問問你的意見。”張瑞強看著馮宇說道。
一看張瑞強的表情,馮宇就知道,這是有什麼重要的事兒啊。
“有什麼事兒,你就直說吧,跟我還藏著掖著的。”馮宇笑呵呵的說完,端起茶杯嗞溜一口熱茶。
“你覺得將哈爾濱機械公司拆分行不行?”
噗~~~
馮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