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有許多三百億銷售額以上的超市集團,他們就沒想過聯合起來嗎?
想過,但是兩家聯合可以,如果三五家聯合到一起,那麼所有人股權都要被嚴重稀釋,誰來當董事長,誰來當CEO?
權力才能保證他們的利益,他們誰都不想失去權力,所以那些超市集團也一直沒能合併,甚至都無法誠心聯合,對抗沃爾瑪。
在許多零售大亨的心目中,沃爾瑪就是永遠不可挑戰的巔峰,除非是沃爾瑪自己作死,否則沃爾瑪就會永遠成為世界第一,沒有任何零售企業能夠超越。
這也是為什麼沃爾瑪會常年佔據世界五百強前三,甚至多次都是第一的原因。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不想跟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合作。
哪怕是世界第一的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如果沃爾瑪不再銷售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那麼可口可樂的營業額必然大幅下降。
沃爾瑪還決定了許多產品的零售價格,只要有沃爾瑪的地區,沒有任何一家零售企業的零售價,能夠比沃爾瑪更低。哪怕是沒有任何宣傳的產品,進入了沃爾瑪之後,銷售額也能暴增。
這是人們對於沃爾瑪的信任,也證明了沃爾瑪的品牌價值。
沃爾瑪在全球佈局,壓制其他超市集團的崛起。哪怕是超市最先出現的歐洲地區,也沒有任何超市集團能夠跟沃爾瑪掰腕子。
曾經沃爾瑪非常的想進入華夏市場,一個人口超過十三億的巨大市場,人口密度這麼大,該是多麼優質的零售市場啊。
可惜的是,最初他們調查的時候,發現華夏的經濟情況太差,人們也沒有去大超市購物的習慣。
他們還在嘗試的時候,就發現已經有一家連鎖超市崛起了,這就是泰華超市集團。
而這家超市的經營模式,跟他們沃爾瑪、家樂福等世界超市巨頭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經營管理竟然一點都不落後,並且擴張速度非常迅猛。
沃爾瑪好不容易看上了一個地方,就發現那個地方很快就出現了泰華超級大賣場。哪怕是他們剛開始考察這個城市,這個城市也很快就出現了泰華超級大賣場。
甚至好幾次他們都臨近簽約了,但是當地政府忽然不簽了,說已經引入了一家零售集團,並且對方投資規模比他們沃爾瑪大多了,給出的條件也更加的豐厚。
比如承諾上繳多少稅收,承諾僱傭多少當地人,甚至還為當地修路捐款,這簡直跟做慈善一樣。
在沃爾瑪集團看來,這根本就是賠本的。雖然說超市一旦做大,成本就能下降,然後就能賺到利潤。
但是超市初期的投資也是不少的,資金佔壓也不低。更何況他們並不是租商場,而是購買甚至直接建設。
泰華超市集團的瘋狂擴張,那時候自然也是引起了沃爾瑪等巨頭的注意。他們開始還都以為這是華夏的國企呢,畢竟在他們的印象中,華夏稍微有點規模的企業,都是國企。
並不是說華夏不允許私人企業經營,但是受到限制肯定會非常多,發展會非常困難。
而他們調查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家民營企業,只是跟香港那邊合資的而已。其中的有香港李嘉誠的股份,還有香港付家的股份,這兩個家族,在亞洲可是頂尖的。
李嘉誠放在全世界,也是頂尖的牛人,甚至沃爾瑪等零售巨頭,也都跟李嘉誠的企業有著生意上的合作,他們的物流運輸,也離不開海運,自然也就離不開港口。
那時候他們最疑惑的是另外一個人,一個叫做馮宇的股東,還是最大的股東。這個人到底是誰,怎麼能在持股比例上超過香港的付家,甚至超過李嘉誠?
那時候馮宇還不是世界首富,也沒有名聲在外。但是沃爾瑪和家樂福等志在進入華夏市場的零售巨頭都記住了馮宇這個名字,據說正是他力排眾議,如此快速的讓泰華超市集團成立並擴張的。
直到後來,馮宇忽然登上福布斯的時候,他們才知道,這人竟然是世界頂尖富豪,泰華超市集團的股份竟然只是他眾多投資中的一小部分。而也是這個人定下的策略,讓沃爾瑪和家樂福最終退出了華夏市場。
只開了那麼幾家超市,還要留下一整個經營管理團隊,成本又比較高,根本賺不到錢,甚至還一直賠錢呢。
但是他們也並沒有放棄進入華夏市場的機會,他們發現現在華夏就像當初的美國一樣,湧現了好多家連鎖超市。
雖然在規模上,遠遠無法與泰華超市集團相提並論,但如果收購那麼兩三家整合在一起,還是很有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