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自己身邊坐下,動作輕柔得如同生怕碰壞一件稀世珍寶一般,渾身上下都散發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親切和隨和。
阿福靜靜地站在一旁,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憂慮就像一圈圈不斷擴大的漣漪一樣,越來越深。他太瞭解孫友富的個性了,這位主子平日裡雖然看似放蕩不羈,但實際上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都是勢在必得,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眼看著自家主子和那位陌生的美麗女子如此親密無間,阿福不禁暗暗為孫友富捏了一把汗,擔心他會因為這個女人而陷入某種意想不到的困境之中。然而,作為一個忠誠的僕人,阿福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最好的選擇就是保持沉默,默默地守護在主人身邊,以防萬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夜涼如水,月華似銀。孫友富與畢玉林隔著一張古色古香的圓桌相對而坐,宛如兩顆璀璨星辰在浩瀚夜空下交相輝映。他們之間的對話猶如一首優美的詩篇,充滿著詩意和畫意。
孫友富率先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敢問姑娘芳齡幾何?籍貫何處?”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好奇和期待。
畢玉林微微一笑,回答道:“小女子年方二八,乃江南水鄉之人。”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天籟之音。
孫友富點點頭,接著說道:“古人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今日得見姑娘,才知此言不虛。不知姑娘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可有涉獵?”
畢玉林輕啟朱唇:“略通一二。”言語間流露出一種謙遜和自信。
於是,兩人開始談論起文學藝術來。孫友富口若懸河,引用了許多經典名句和典故,展現出他淵博的學識;而畢玉林則思維敏捷,巧妙地回應著孫友富的問題,不時發表一些獨特的見解,令孫友富刮目相看。
隨著時間的流逝,夜幕漸漸深沉,但兩人的興致卻越來越高。他們的話題從詩詞歌賦延伸到人生哲學,從琴棋書畫談到世間百態。每一句話都像是一顆珍珠,串成了一條美麗的項鍊。
孫友富感慨地講述起自己的經商經歷和財富積累之道,眼中閃爍著自豪與堅定;而畢玉林則動情地分享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內心深處的感悟。他們的對話就像兩股清泉在山間流淌交匯,融合成一股溫暖而有力的洪流。
在這靜謐的夜晚裡,孫友富和畢玉林的心靈似乎也逐漸靠近。他們彼此傾聽、理解、共鳴,彷彿找到了知音一般。孫友富不禁被畢玉林的魅力深深吸引——她不僅容貌姣好,才華橫溢,更有著一顆善良溫柔的心。這種種優點使得孫友富對她的感情日益加深。
此刻,在孫友富的心中,一個美好的願景悄然浮現:他渴望能與畢玉林攜手走過漫長歲月,共同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甚至,他產生了休妻再娶的念頭……
然而,現實的束縛讓他不敢輕易邁出那一步。他已有賢良淑德的妻子與可愛的孩子,身份與地位也不允許他做出輕率的決定。但他不願放棄對畢玉林的感情,於是開始籌謀將她納入自己的生活中。
孫友富開始頻繁地造訪醉紅樓,每次都帶著豐厚的禮物與銀票。他向畢玉林許下承諾,只要她願意跟隨他,他將為她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她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他甚至誓言會對她比對妻子還要好。
然而,畢玉林並非貪圖富貴之人。她堅守自己的原則,只願做賣藝不賣身的清信人。面對孫友富的誘惑,她始終保持著清醒與堅定。她知道,真正的幸福並非金錢所能衡量,而是需要建立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她毅然決然地對孫友富坦言,她絕不可能成為他的妾室,更不願介入他的家庭紛擾。她期盼著孫友富能明白她的決心,不再對她糾纏不休。
可是,孫友富對畢玉林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始終堅信,只要自己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就一定能夠打動她那顆冷漠的心。因此,他並沒有因為畢玉林的拒絕而退縮,反而愈發執著地追求著她,甚至不惜採用一些卑劣的手段來威逼利誘。
他惡狠狠地警告畢玉林,如果她還是不肯跟從自己,那麼他將會讓她在整個蘇州城都無法生存下去。聽到這些話,畢玉林感到無比恐懼。她非常清楚,憑藉自己一個柔弱女子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與這樣有權有勢的富商相抗爭。所以,她只能提心吊膽地躲避著孫友富,儘可能少在醉紅樓拋頭露面。有時候,她還會藉口生病,委婉地回絕所有人的邀約。
眼看著畢玉林的態度如此決絕,孫友富的內心充滿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挫敗感和失落感。他覺得自己已經為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