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張好好(上)(4 / 6)

遇之恩的最美詮釋。

那是一個秋意漸濃的日子,他們來到龍沙洲,觀賞那奔騰不息的秋浪。張好好身穿一襲藕色長裙,裙襬隨著秋風起舞,宛若畫中仙子。她站在沈傳師身側,那清亮的歌聲,如同潺潺流水,又似秋風輕拂,帶著幾分清涼和柔情。沈傳師側目而視,臉上洋溢著滿意的微笑:“好好,你的歌聲如鳳凰涅盤,愈發動人。”

張好好羞澀地低下頭,心中的感激如同春水湧動:“沈大人,您的栽培與指點,才是我歌聲之源。”

而月夜下的東湖,更是見證了另一段情緣的萌芽。張好好白衣勝雪,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她站在船頭,面對著波光粼粼的湖面,低聲吟唱。那歌聲飄蕩在夜空中,如夢如幻,令人如痴如醉。

杜牧,這位才子也在人群中,他的目光始終追隨著張好好的身影。每當三日不見她,心中便湧起一股莫名的思念。他發現自己對張好好的期待越來越深,對她的歌聲越來越痴迷。

“杜公子,你也在這裡啊。”張好好的目光與杜牧相遇,她微笑著向他打招呼。

“是啊,每次聽到你的歌聲,都覺得是心靈的洗禮。”杜牧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張好好低下頭,臉上泛起一抹紅暈:“能讓杜公子喜歡,是我的榮幸。”

隨著時光流轉,杜牧與張好好的交往日漸頻繁。他們在沈傳師的宴會上相遇,在秋夜的龍沙洲上相伴而歌,在明月的東湖邊低聲細語。他們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宣城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在生活的閒暇之餘,杜牧與張好好喜歡攜手漫遊于山水之間,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杜牧不僅欣賞張好好那如天籟般的歌聲,更傾心於她那份獨有的聰明與細膩。張好好同樣被杜牧的橫溢才華與翩翩風度所吸引,兩人在悠長的歲月裡,悄無聲息地滋生出深深的情愫。

有一次,杜牧將張好好邀請至他的私人書房,那裡藏書萬卷,筆墨紙硯一應俱全。走進書房,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彷彿每一縷空氣都浸透著知識的芬芳。張好好輕輕撫摸著那些古籍,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渴望。

“杜公子,這些書籍都是如何得來的?”張好好好奇地問道。

杜牧微微一笑,指著其中一本古籍道:“這些都是我在遊歷四方時,從各地的書市、古寺甚至是山野村夫手中淘來的。有的書籍世間僅此一本,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張好好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歎:“真是令人欽佩,杜公子真乃博學多才之人。”

兩人在書房內品茶論詩,談古論今,時光彷彿在這一刻凝固。直到夜幕降臨,張好好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充滿智慧與詩意的地方。從此,她與杜牧的交往更加密切,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然而,好景不長。張好好在宣城樂籍中逐漸嶄露頭角,她的歌聲傳遍四方,引來了無數的讚譽與追捧。這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權貴之人。

沈傳師作為地方大員,喜歡舉辦盛大的宴遊活動,以展示自己的風雅與氣派。在這些場合中,張好好總是被精心打扮後帶出來,她的歌聲與舞姿成為了宴會上最亮眼的風景,為沈傳師贏得了無數的讚譽。

然而,這種生活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卻讓張好好感到越來越疲憊。她渴望能夠找到一個真正理解她、珍惜她的人,而不是被當作一件展示品。

就在這時,白居易走進了張好好的生活。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詞清新脫俗,深受人們喜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白居易聽到了張好好的歌聲,那宛如天籟之音讓他為之傾倒。

沈傳師的府邸宛如一座瑰麗的宮殿,璀璨的光芒從門縫中溢位。白居易輕輕推開那扇沉香木的門,一陣清新的花香撲鼻而來。在眾人的喝彩聲中,他看見了正在舞臺上演唱的張好好。她的歌聲如百靈鳥般婉轉,她的面容如春水中的芙蓉,她的眼神裡藏著星辰大海。

白居易的心絃被輕輕撥動,他穿過人群,走到張好好的面前。他深情地凝視著她,彷彿想要把她深深印在心中。他輕聲吟詠道:“不愛君池東十叢菊,不愛君池南萬竿竹。愛君簾下唱歌人,色似芙蓉聲似玉。”

張好好的心中瞬間泛起了漣漪。她抬頭看向這位文人墨客,他的眼神讓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暖和真誠。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是被世人輕視的歌女,而是一個擁有情感和追求的人。

白居易和張好好的交往漸漸頻繁起來,他們一同漫步在府邸的花園中,共同欣賞那盛開的菊花和挺拔的翠竹。他們一起品茗論詩,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