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蘇轍 21(1 / 2)

蘇轍這日收到蘇軾的來信,信中說他將要去赴任,打算繞道來應天府看看他。 這讓他平日裡素來不喜形於色的臉上,任誰打眼一瞧都能看出來幾分愉悅。 蘇轍這些年過的並不算舒心,內心也是十分鬱悶。 自十九歲那年金榜題名,除了在家雙親守孝那些年,一直都是被外放任幕僚、小吏。俸祿微薄,加上他與妻子史盈心還養育了三子五女,要不是妻子的一些鋪子產業收成還不錯,日子怕是會十分拮据。最為重要的還是因為與朝中那些人政見不和,仕途失意,至今為止都已經四十一歲了,壯志未酬,心中實在不甘。好在心中的苦澀還能跟他哥哥傾訴一二。 沒多久蘇軾帶著家眷再次來到了應天府。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見面,自然是喜不自勝。 史盈心這邊引著蘇軾的妻兒們往後院歇息,兄弟二人則是來到書房內,圍坐在四方小桌前,二人不時飲一杯溫熱的酒水。 蘇轍這裡離著洛陽並不遠,汴梁的一些訊息也還算靈通。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左手食指在桌面輕輕點了幾下,看向他哥:“兄長,你可知因王安石變法一事,朝中有些持反對的重臣先後都被罷官了。” 蘇軾點頭,這些訊息自然是知道的。他溫和地看著蘇轍,等著他的下文。 蘇轍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屋外,說話的聲音也變小了不少:“文彥博、司馬光、範純仁等人先後被罷官之後,他們與洛陽的名士邵雍、程顥、程頤幾人志趣相投;再加上富弼、司馬光也是時常將大家聚在一起,且他們並不是按照官職高低論資排輩,是以年齡大小排序,以兄弟相稱,一起賦詩作詞。” 蘇軾聽著這番話也露出頗為意外,又覺得好似理應如此的神情。 “兄長可知後來誰也加入他們其中了。” “誰?” “王拱辰。” “哦?竟然他也加入其中。” 蘇轍看著兄長,點頭:“嗯。他們這些人的畫像都掛在耆英堂,知曉此事的文人墨客都稱作他們為‘洛陽耆英會’。” “據說他們在酒酣耳熱之時,也會談及朝中大事或者坊間趣聞。” 蘇轍看著兄長眼中透出對此饒有興致的神情,心中暗自嘆息,還真讓他猜對了。 他兄長對這些成名已久的文人所組織的活動,興趣盎然。 “兄長,雖我大宋言論自由,太祖也曾有言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可還是要以言為戒,免得禍從口出。且如今的官家可不是仁宗皇帝。” 蘇轍擔憂兄長太過豪放不羈,可卻難免與這些人打交道,到時沾染黨爭分毫,怕是會泥潭深陷。 “唉~我大宋士大夫理應直言不諱,何必如此這般小心。子由,可是多慮了。”蘇軾笑著揮手打趣蘇轍,不以為然。 蘇轍也期待著是他多慮了。 這次兄弟二人相聚的時日並不多,不過三五日蘇軾就趕往湖州赴任。 只是蘇軾在湖州赴任沒多久,因上書《湖州謝上表》大禍臨頭。 大宋實行的是兩府三司制,宰相只保留行政權,樞密院負責軍政,而財政歸三司。兩府三司相互制衡,互不統屬,唯有皇帝集權於一身,並設立了監察司約束朝臣。 監察司又稱為御史臺,而這些御史也可以稱為臺史、諫官,雖官職不大,卻可以與宰相同朝議事,可聞風而奏。 御史臺園中有不少參天蔽日的柏樹,上邊時常棲息著許多烏鴉,每日烏鴉‘呱呱’聲不斷,十分聒噪,世人也常稱它為烏臺。 御史中丞李定,是王安石變法以來的後起之秀。他在很早之前就看蘇軾不順眼,視為眼中釘,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李定是王安石的學生,原是秀州一判官,他本是家中一庶出子嗣,後來被記在嫡母名下,庶母離世時,他不認為自己是庶子出身,也就不用為其丁憂。 蘇軾得知此事後,曾言他不報母喪是一個不忠不孝之人,而司馬光更是曾怒罵他枉為人子,禽獸不如。 可當時宋神宗和王安石提拔他做監察御史,中書舍人宋敏求,知曉李定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拒絕為他草詔;之後宋神宗又命第二位中書舍人蘇頌起草詔書,也拒絕了;可奈何陛下與王安石堅持任命李定,第三位中書舍人李大臨仍是拒絕為此人起草任命詔書。 只是王安石變法之後,宋神宗強化了皇權,朝廷已然變成了唯上是從的風氣,御史臺的官員也是隨著官家的意願隨時更換。這幾位中書舍人未曾按照宋神宗的吩咐行事,下場可想而知。 雖說此時的王安石已經下臺,可當時變法上位的那些人也逐漸形成了新的派系。朝廷之中的新派系正是需要樹立威信的時候,他們便想拿舊黨人物下手。 大文豪歐陽修死後,剛好蘇軾隱隱成為了文壇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李定等人就在蘇軾上表的劄子裡,牽強附會的找他們所想要的‘證據’。以蘇軾上書的內容‘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為證據。李定等人認為,‘新進’這一詞是在影射那些靠變法上來的無能之輩,而‘生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