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同治帝飲恨而終 鴻章奏罷,復附籌辦鐵甲兼請遣使片:承準軍機大臣密寄十月二十八日奉上諭文祥奏敬陳管見一折。臺灣之事,雖權宜辦結,後患在在堪虞。日本與閩、浙一葦可杭,倭人習慣食言,難保不再生枝節。 前因議買鐵甲艦及水炮臺各節,倉猝莫辦,刻下事機已緩,亟宜趕緊籌劃,以期未雨綢繆。著沈葆楨等悉心籌商,並著李鴻章、李宗羲將前議購買未成之鐵甲艦、水炮臺及應用軍械等件,迅速籌款購辦,庶幾兵械精良,有備無患等因。欽此。並抄錄文祥原折到臣。 查沈葆楨十月十四日來函,倭使大久保利通已抵琅嶠,業經約期撤併,自不致再有變局。惟文祥慮及日本距閩浙太近,難保必無後患,目前惟防日本為尤急,實屬老成遠見。該國近年改變舊制,藩民不服,訪聞初頗小哄,久亦相安。其變衣冠,易正朔,每為識者所譏。 然如改習西洋兵法,仿造鐵路火車,添置電報、煤鐵礦,自鑄洋錢,於國計民生不無利益。並多派學生赴西國學習器藝,多借洋款,與英人暗結黨援,其勢日張,其志不小,故敢稱雄東土,藐視中國,有窺犯臺灣之舉。 英、法、美諸國雖強,尚在七萬裡以外,日本則近在咫尺,伺我虛實,誠為中國永遠大患。今雖勉強就範,而其深心積慮,覬覦我物產人民之豐盛,冀悻我兵船利器之未齊。將來稍予間隙,恐仍狡焉思逞。 是鐵甲艦、水炮臺等項,誠不可不趕緊籌備。惟鉅款既無可指,訂造亦尚需時,臣已於覆奏總理衙門造船一條內詳切言之。 之前曾議購買鐵甲艦,一為沈葆楨飭日意格議購之丹麥國鐵甲艦,因事作罷。昨丹麥國使臣拉斯勒福過津面詢,據稱此艦約值銀六十萬兩,與日意格報價不符。 臣囑該使來春由京回津再議,一為出洋委員容閔在美國,查報有新造未成鐵甲艦一艘,需洋銀一百七十萬元。臣詢駐津美領事,據稱此船未必合同,總稅務司赫徳亦向總理衙門言及,恐其不甚可靠。 臣批飭上海道信致容閔,切實考較,再行稟核。以上二船,雖議購而未成,此外洋商獻圖者甚多,因相隔過遠,需費甚巨,誠恐誤買舊船,未敢遽訂,似須委員前往該國議購為妥。 其水炮臺一項,總理衙門現飭赫徳向英國詢問價值,上海洋行有承攬訂購者,據滬局委員馮焌光等稟稱,該局仿造一艘,明春可成,似尚不難陸續添置。惟是有備而無患者,立國之根基,不戰而詘人者,攻心之上計。 自來備邊馭夷,將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廢。各國亙市遣使,所以聯外交,亦可窺敵情,而中國並其近者而置之,殊非長駕遠馭之道。 同治十年,日本初議條約,臣與曾國藩均奏請該國立約後,中國應派員駐紮日本,管束我國商民,藉探彼族動靜,冀可聯絡牽制,消弭後患。 上年甫經換約,未及籌辦,而該國遂於今春興兵來臺。若先有使臣駐彼,當能預為辨阻,密商籌辦,否則亦可於發兵之後,與該國君臣面折廷爭,較在京議辦更為得勁。 今臺事粗定,此舉未可再緩,擬請敕下總理衙門王大臣遴選熟悉詳情,明練邊事之三、四品京堂大員,請旨賞給崇銜,派往駐紮日本公使,外託鄰邦報聘之禮,內答華民望澤之誠,倘彼別有詭謀,無難偵得其情,相機控制。 聞該國橫濱、長崎、箱館各處,中國商民約近萬人,既經立約,本不可置之度外,俟公使到彼,應再酌設總理事官,分駐口岸,自理訟賦,以維國體。 不特此也,即英法美俄諸大邦,亦當特簡大臣,輪往兼駐,重其祿賞,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而通情款。 其在中國交涉事件,有不能議結,或所立條約有大不便者,徑與該國總理衙門往復辨證,隨時設法商議,可漸杜該使矇蔽要挾之弊,似於通商大局有裨。是否有當,伏乞聖鑑訓示。謹奏。 同治帝接李鴻章奏摺,觀瞻無幾,忽覺一氣貫胸,五臟俱顫,悽切哀嚎一通,方謂皇后道:朕疾增劇,恐不能治;朕若不諱,必立嗣子,爾是何意? 阿魯特皇后亦悲切道:國之興衰,全憑聖主;稚嫩小子,自立尚不能,何力匡扶社稷?臣妾不願居太后之虛名,擁委裘之幼子,而貽宗社以實禍也。 同治帝道:爾亦識大體矣,朕無憂也!貝勒載澍,春秋鼎盛,穎悟絕倫,可承大統。勞煩恩師速即擬詔。此詔擬畢,朕即安心調理,天下大事,復皆委託太后矣。 帝師、軍機大臣李鴻藻泣曰:吾皇萬歲乃天選之君,定能長命百歲;聖躬乃天花之喜,出疹即愈,吾皇切勿介懷。 同治帝道:天下豈有不亡之人,恩師擬罷珍藏,屆時昭告天下即是。直督李鴻章,於洋務頗有研究,然其奏曰,惟新疆數千裡之曠地,徒增千百年之漏厄,已然不值;又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朕觀此語,甚為躊躇,恩師何意? 李鴻藻趕緊叩首,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