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5) 曾國藩統兵半載,斬獲甚少,慈禧太后不悅,道:近年,李鴻章不惜重資,購求洋匠,僱覓英法洋弁,設局派人學制,源源濟用。各營得此利器,足以摧堅破壘,所向克捷,大江以南逐次廓清,功效之速,無有過於是也。然曾國藩督率淮勇,剿捻半載,無甚大成,似是水土不服,將不濟用。 恭親王奕欣道:曾國藩注重結硬寨,打呆仗;圍擊流寇,非其所長。 慈禧太后道:哀家之意,河洛現無重兵,豫省又無著名宿將可以調派。該處居天下之中,空虛可慮。李鴻章謀勇素著,且年力壯盛,可以親歷行間,李可親自督帶楊鼎勳等軍,馳赴河洛一帶扼要駐紮,幫辦曾臣國藩,就近會剿捻匪,兼顧入陝門戶。江督空缺,即著吳棠署理;其漕運總督印務,即交李宗羲暫行署理;丁日昌熟悉洋務,以之署理江蘇巡撫,可期勝任。 慈安太后道:兩江乃曾李禁臠,豈懇輕易出讓! 慈禧太后道:為大清百年計,投石問路耳! 奕欣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干預,曾恐難以從命。 慈禧太后道:曾國藩、李鴻章、吳棠等接奉此旨,彼此函商。如果意見相同,即著迅速復奏,再明降諭旨,分飭遵行。晉湘遙迢,曾國荃恙病未愈,尚難赴任;可就近入鄂,委以撫任,以為之用。 曾國藩接旨,疏曰:目下賊勢趨重東路,不特秦、晉暫可無患,即宛、洛患亦稍輕,自當以全力專顧東路。李鴻章即便赴洛,亦無可剿之賊。 臣剿捻匪,全賴淮軍諸勇;李鴻章入洛西行,若撤去臣佈置已定之兵,豈不坐視魯蘇之糜爛而不顧? 李宗羲年初奏署鹽運司,復擢安徽臬司、江南藩司,一歲三遷,已為非常之遭際。該員廉正有餘,才略稍短,權領封圻,未免嫌其過驟。丁日昌近年擢任兩淮運司,雖稱熟悉夷務,而資格太淺,物望未孚。 臣歷觀前史明訓,軍事之進退、緩急、戰守、屯駐,統帥主之,朝廷之上不宜遙制;廟堂之黜陟將帥,賞罰百僚,天子與左右大臣主之,閫外之臣不宜干預。 朝廷遙制兵事,其患猶淺;從古統兵重臣遙制國命,未有能善其後者。 閫外干預內政,其害實深;密保尚且不敢,會商更覺非宜。臣不俟李鴻章、吳棠商定,直抒管見,未審有當於萬一否。 國藩疏畢,急諮李鴻章:漕督吳棠拆堰制災、圍城賣地,殊非良人;江督易手,波瀾橫生。兩江乃吾餉源重地,兩江若在,軍餉必足,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煩請少荃思之復思。 李鴻章接曾國藩諮文,即以冒然北進,權責難分,易成掣肘,致賊四溢,卻之。 慈禧太后接曾、李奏言,嘆息一聲,再無言語。 雉河集戰後,捻軍兵分二路,梁王張宗禹西奔入豫,繞越周口、信陽,徑入鄂北襄陽境內。遵王賴文光、魯王任柱攜手北顧,盤桓於皖、豫、蘇、魯邊區,伺機而動。 1865年11月下旬,賴、任二部復重張宗禹之道,繞越周口,強渡沙河,進駐宏濟橋。眾將士逐月奔波,苦不堪言。 魯王任柱進稟:劉銘傳妖兒躡蹤追隨,已近三月,今已麇集沙河對岸,可否擇地圍殲,以絕後患。 賴文光道:劉妖悍兵近萬,洋槍洋炮,甚難阻擋,非合梁王大軍,不能聚殲。速遣快馬,傳報梁王,折返豫地,合力逐妖。 任柱道:劉妖大軍倘若渡河,戰否? 賴文光道:小股聚殲,大股避之;兵法雲半渡而擊,傳吾軍令,就地駐紮,埋鍋造飯,依恃沙河,伺機而戰。 劉銘傳督率銘軍,緩緩而進,12月底,追至沙河。 樹軍統領張樹珊駐防周口,特來獻言:前年賴賊率匪軍西進漢中,一路滔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今又圍殺僧王,省帥不可掉以輕心。 劉之部將唐殿魁、劉盛藻、劉盛休皆曰:日久生變窮寇勿追。 劉銘傳道;吾豈不知,賊乃誘吾復重僧邸之老路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賊復重舊轍,吾標新立異,緩進急戰;大軍今夜暗渡,天明圍轟逆匪。 張樹珊道:賊騎飄忽靡常,吾卻株守以待,武將之恥也!吾即稟告滌帥,亦作遊師擊賊。 翌日黎明,銘軍強渡沙河畢,四千洋槍、三百巨炮,齊射並轟。 捻軍馬隊,千騎並衝,呼嘯而出,前隊撲地,後隊跟進,後隊撲地,復有後隊迭進,如此反覆十幾遭,已有千人墜地;賴文光不敢再戰,速率餘部,佯裝渡河攻擊周口,忽又南下入鄂,尋覓梁王張宗禹而去。 1866年1月,賴文光、任柱連克麻城、黃陂,距武漢一步之遙。 協辦大學士、原湖廣總督官文急飭荊、襄、寧、鄂各郡,飛馳應援。 總兵梁洪勝不遑多讓,接令即行。梁洪勝原隸李續賓、丁銳義麾下,隨李、丁征戰有年,孔武有力,所部亦剽悍勇猛。 賴文光以靜制動,設伏黃陂城郊,圍殺梁洪勝以下三千餘人。 官文驚恐,急疏兩宮,武漢告急;復諮曾國藩,分兵援鄂;再促曾國荃,火速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