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1 / 2)

小說:百年爭戰 作者:路人四九

定海陷落,道光帝震怒:浙江水陸營伍之廢馳,不問可知,區區小丑,膽敢如此披猖,彼文武大臣,即張皇失措、形同木偶,平日豈僅知養尊處優耶?烏爾恭額、祝廷彪,即行革職,暫留本任,戴罪圖功。直隸督琦善,該夷船倘至天津求通貿易,斷不能據情轉奏,並備戰相機剿辦。閩浙督鄧廷幀,火速馳援定海。林則徐,外而斷絕通商,並未斷絕,內而查拿犯法,亦不能淨,無非空言搪塞,不但終無實際,反而生出許多波瀾,思之不勝憤懣,看汝以何詞對朕也!多道諭旨頒下,道光帝還不安心,又速派細作各地探看。 1840年7月底,細作陸續來報,江蘇,未有人講求訓練一語,水師數額極小,兵技尤疏,其寡弱更甚於浙江。山東,數千斤大炮尚未練習,倉猝試放,多不應手。直隸,沿海炮臺失修,舊存鐵炮,大半刷膛鏽損,多不堪用。天津,海口防兵二百,城內六百。遼寧,海防極為空虛,山海關無存炮,旅順僅有兵丁六百,水手一百;旅順以東,兵數無多,幾無設防。 道光帝看罷,心頭一顫,久久無語。 穆彰阿窺帝和意起,遂道:“和則兩益。” 道光帝曰:“速傳琦善,如夷船駛至天津海口,果無桀驁情形,不必遽行開槍開炮。倘有投遞稟貼情事,無論夷字漢字,即將原稟進呈。” 廣州這廂,士密得知伯麥攻佔定海,心動手癢,釁意勃發。 林則徐早有準備,虎門內外,三千官兵虎視眈眈,澳門城垣,一千三百兵勇磨刀霍霍。尖沙嘴、官湧山間,八百官兵嚴陣以待。士密見狀,不敢貿然進攻,只在珠江口外,擄鹽船十艘,殺一反抗舵工傷一翻臉水手。 則徐義憤填膺,再頒殺夷告示:英吉利夷人本多狡詐,且以鴉片害我民人性命,騙惑內地資財,吾民當亦共仇共憤。本督今與汝等約:如英夷兵船一進內河,許以人人持刀痛殺。凡殺白夷一名,賞洋銀一百元,殺死黑夷一名,賞洋銀五十元。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則徐令下不久,澳門軍民齊心協力,活捉英人溫特森.士擔頓。 士密叩關,要求放人。林則徐拒。士密怒攻關閘炮臺。 關閘炮臺背靠香山面俯澳門,佔此,可挾澳門懾香山窺虎門。則徐亦知其重,飭令嚴守。 炮臺守軍開炮還擊,射程不夠,傷不得夷船。激戰一時辰,守軍死傷甚多,參將波啟善、守備陳宏光負傷。士密攻佔關閘炮臺,升英國國旗,焚燒清軍營帳。 則徐憤慨,曰:“關閘內外,細查文武官兵實逾二千,並非短少。所可恨者,披堅執銳之人,無非預存棄甲曳兵之想。必得斬一二人以徇于軍。” 關閘戰後,士密放言:“再不放人就要攻打虎門。” 虎門官兵魂驚,請求增援。關天培亦主師船回撥,力守虎門。 則徐道:“此乃借題於虎門,實以挑戰於關閘也。囂張至此,豈可以姑容?守固為重要,然主動出擊,捕機交鋒,挫敵之鋒芒,亦是必行之戰法也。吾令,調集所有師船,零丁洋上擇一適宜處,圍殲一二夷船。” 怡良道:“吾皇諭令,“仍當示以鎮靜,不事張皇”。 則徐喟嘆,曰:“吾皇,仍重在鎮靜一層,然我欲靜而彼不靜,則亦勢難坐鎮。今朝情形,惟唯用此一舉,求得南洋一捷,始可稍開抑塞之胸耳。” 關天培依則徐令,師船傾出,遊搜數日,終於礬石洋麵發現英艦一艘,即可圍轟。三英艦聞聲來援,雙方炮戰至黑,英艦退。 8月11日,懿律率艦隊主力抵達天津大沽口,威厘士厘號艦長馬他侖照會琦善:靠岸投書、上岸購物。琦善不敢擅作主張,上奏道光帝:夷船疊遭廣東攻擊,負屈之由,無從上達天聽,懇求轉奏。奴才可否接洽。 道光帝諭令可。 琦善遂遣守備白含章登艦拜夷。懿律見含章全幅善意,與粵、閩、浙吏完全不同,心情稍舒。 含章將直督琦善對英人之好感及和平之願望和盤托出。 懿律心花怒放,旋即釋放善意,迅疾駛離大沽口六日,以待清皇覆文。 琦善將英國公文進呈並上奏道:啟稟吾皇,該夷船堅炮利,艙分三層,每層有炮百餘,且每層前後各有炮,每炮約七八千斤。無風無潮,順水逆水,皆能飛渡。今海道已任夷遊蕩,險要處已為夷所據。吾水師已不能入海角逐,且本年即經擊退,明年仍可復來,邊釁一開,兵結莫釋。而頻年防守,亦不免費餉勞師。今夷船駛退,覓地納涼,其意非誘臣撤防,即圖另覓碼頭,不可不益加防範。 道光帝閱英夷公文,知夷人無非要求貿易賠償通商、索島居住。喜曰:“夷志圖貿易,又稱伸冤,是朕辦理得手之機。”當即下旨琦善曉諭懿律:上年林則徐等查禁菸土,未能仰體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矇,措施失當。茲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聞,必當逐細明查,秉公查辦,重治其罪。定能代申冤抑。該統帥懿律等,著即返棹南返,聽候辦理可也。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