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1 / 2)

小說:百年爭戰 作者:路人四九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 1863年2月27日,忠王李秀成奉天王洪秀全進北攻南令,督率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自天京下關、中關渡江。 3月上旬,大軍渡畢,忠王分兵而擊,護王陳坤書率軍二萬,西攻含山、和州,挾制廬州;顧王吳如孝、愛王黃崇發聯攻兩浦,滌盪後路;忠王自偕忠二殿下李容發、紀王黃金愛、納王郜永寬、養王吉慶元、武王汪有維、相王陳潘武、順王李春發,西進巢縣,會洪春元、林紹璋二軍,爾後由皖入鄂,調曾國荃湘軍回援,以解天京之圍。 3月22日,吳如孝、黃崇發攻破浦口,十日之後,復克江浦。 吳、黃連勝,秀成大喜,道:兩浦即得,上可由和州、含山、巢湖各屬進逼廬州,下可犯儀徵、揚州各防,進窺裡下河。 納王郜永寬道:啟稟忠王殿下,大軍動處,貴在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去歲十一月,納王林紹璋、對王洪春元渡江顧皖,我之意圖,已提前洩露。此後行程,註定艱難。 李秀成道:吾二十萬大軍,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有何懼焉? 勳天義汪宏建道:啟稟忠王殿下,皖北巢縣各處,頻經戰火,城敝民飢;今方二月,青黃不接;放眼望去,只見薜荔之村落,哀鴻之遍野;吾大軍之糧草用度,實難就地籌措。 李秀成道:汪兄速購糧資、米種,賑災濟民。傳令三軍,即攻無為、廬江,沿舒城直進六安,會陳得才、張樂行、馬融和部,併力入鄂。鄂地米裕,可解饑饉。 李秀成大軍渡江,李世賢不遑多讓,率軍兩萬,繞攻金柱關上游梅塘嘴要隘,冀以上制下,攻關奪隘。 朱洪章看破,率部東渡薛鎮,攻破李世賢老營。 世賢回軍,專攻朱洪章營壘,大破之。李祥和、朱南桂、羅逢元聞訊馳援,世賢不敵,突圍而出。 稍歇時日,世賢復再攻擊朱洪章新圩角大營,幾百戰船繞至南圩埂,抄襲後路。 朱洪章營壘不固,一擊即破,其下之軍,狼奔豕突。 羅逢元、朱南桂聞警再援;楊載福聞聽,亦飭水師,自梅塘嘴馳至。 兩軍鏖戰三日,世賢大敗,愴然而退。 新圩角大勝,曾國荃大喜,急稟曾國藩:侍酋逆匪,此次以數萬之眾,過河猛撲,長勝營六哨堵剿失利,勢甚危急,幸李祥和、朱南桂、羅逢元等與水師彭楚漢、羅進賢等併力擊退,復獲大勝,轉危為安。有此一捷,金柱關此後可保無虞矣。 曾國藩聞,道:金柱關暫安,然李秀成二十萬大軍,步步逼近,甚是憂心。速傳吾令,皖北各軍各營,堅壁清野以外,毋須輕出城垣,與逆野戰。皖南霆軍,除留一部扼守寧郡外,鮑超務必親率主力,馳援無為;曾國荃部,切勿一味坐困圍城,攻城擾襲之外,務必再遣一勁旅,馳援皖北;左宗棠、李鴻章,務必督促各軍,竭力攻剿,以分賊勢。 幕客歐陽兆熊道:李鴻章已乃通商大臣,左宗棠近來屢戰屢勝,風聞亦要督撫兼連,滌帥再行飭令,恐有不妥。 曾國藩道:上月吾已彈劾閩浙總督慶端顢頇無能,此雖作繭自縛,然亦苟利國家,必即奏請左公高就。與左、李之行文,自此以後,令字剔除,諮囑即可。忠酋勢大,百密有疏,若與淮北捻逆聯合,大局堪憂;僧格林沁乃親王兼欽臣,督率六省軍馬,吾即行諮囑之文,亦為不可;速即奏請兩宮,飭命僧王剿誅淮北逆匪。 歐陽兆熊道:近來我軍各營頻繁調動,聽聞亦有怨言。 曾國藩道:吾即巡視各軍,安撫人心。 3月下旬,曾國藩自安慶乘船下駛,首至蕪湖,駐足一日,復至無為裕溪口,召見彭玉麟。翌日至烏江,偕楊載福轉進大勝關;24日,抵雨花臺大營,與曾國荃促膝竟夜;爾後自九洑洲下駛金柱關,經東西梁山、運漕鎮、石澗埠,神塘河,回返安慶。 國藩巡察月餘,心情大爽,上疏曰:賊行無民之境,猶魚行無水之地;賊居不耕之鄉,猶鳥居無木之山;其處必窮之道,豈有能久之理,而東南要隘,如安慶、蕪湖、廬州、寧國、東西梁山、金柱關、裕溪口及浙之金華、紹興,此皆山川筋脈必爭之地,但求此數處不失守,終足制該逆之死命。 昔年粵賊所至,築壘如城,掘壕如川,堅深無匹,近亦日就草率。而官軍修壘浚壕,今實遠勝於昔。賊中群酋受封至九十餘王之多,各爭雄長,苦樂不均,敗不相救,而官軍仰承聖謨,三江兩湖,水陸各營,和衷共濟,呼應靈通,此皆可喜之端也。 慈禧太后接奏,道:曾國藩所奏,過於驚喜;兵行之道,神鬼莫測,豈可麻痺。速傳諭令,嚴敕曾國藩、僧格林沁並李鴻章、左宗棠、都興阿、曾國荃各部,賊逆一日未滅,戰心一日不泯。 恭親王奕忻道:忠酋二十萬匪軍,會攻皖北,倘與淮北之殘捻會合,南下入鄂,其勢更大;苗練十萬,盤踞鳳陽,倘有反覆,大局壞矣!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