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濟、秦立三等圍剿桐城,李秀成漸不能支。 石達開以桐城失,安慶亦失側翼屏障。急飭陳仕章領兵三千,出京救援;又令陳玉成兩萬大軍,由寧國北顧,飛馳桐城。 1857年1月6日,陳玉成兵至樅陽,李秀成疾抵會商。 李秀成道:“妖兵兩萬,皆布桐城周邊,強打硬攻,甚難做為。” 陳玉成道:“清妖勢大,即刻求援安慶。爾部堅守,託妖之主力;吾部攻無為、攻東關、攻巢縣、攻廬州、攻廬江,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攻妖之必救,亂妖之部署,爾後回抄桐城,匯安慶援軍,內外夾擊,破此妖孽。” 陳玉成置疑兵於桐、樅沿途,自率主力,沿江東下,先攻無為,再佔倉頭、運漕二鎮,抄黃落河,匯陳仕章部,兵鋒直指東關、巢縣。 福濟驚詫,急分圍桐城之兵,救無為、救東關、救巢縣。 清援軍未至,陳玉成已破東關、得巢縣,進逼夏閣鎮。 夏閣距廬州百里,廬州只三百清勇,廬州得失,攸關大局,福濟親率一千兵勇,由桐拔隊,疾速馳援。又令總兵嵩瑞轉赴三河鎮,拱衛廬州。 孰料,陳玉成攻向再轉,西指廬江。 福濟無奈,再令副將鮑雲翥增援,鮑派兵勇二百駐紮廬江;鄭魁士亦令遊擊餘成蛟率兩千人援廬。 廬江居民苦於戰亂,大多逃散,城內粒米俱無。清勇成群搶掠,民憤,群起而攻,格殺極多。 萬餘太平軍合圍廬江,不捨晝夜,連攻三日。守城清勇漸不能支。1月31日夜,太平軍趁夜由東門緣城而上,攻破廬江。陳玉成忽又南下,突襲兜抄餘成蛟部,斬守備洪鐘、都司彭萬鎰,鮑雲翥、餘雲蛟不支,遁退三十里鋪。 廬江失,秦定三、鄭魁士腹背受敵,已成孤軍。秦、鄭欲撤圍分兵,北進廬江,應援鮑、餘,攏靠廬州。 咸豐帝不許,諭曰:撤圍有蔽無利,移營又似退守,分兵恐又力單。待郝光甲部兵至舒城,打通糧道,再定行止。 諭令下畢,咸豐帝又接兩廣總督葉名琛八百里急奏:英夷藉口《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奢求修約,屢請不準;遂以“亞羅號”船事,驟攻廣州。微臣恐發邊釁,委曲求全,一味退讓,竟致兵敗。英夷入城,微臣以民勇陰拒,城廂內外,各榜長紅,約剿殺夷人,同仇敵愾,夷不支,退。戰、和事急,俯待聖意。然,今下之勢,默唸與夷人角力,必不敵,既恐挫衄以損威,或以首壞和局膺嚴譴,不如聽彼所為,善藏吾短。又私揣夷人重通商,戀粵富貴,而未嘗不憚粵民之悍。彼欲與粵民相安,或不敢縱其力之所至以自絕也,其始終意計殆如此。 咸豐帝觀之,惘然長嘆,復誡葉名琛:不勝固屬可憂,亦傷國體,勝則該夷必來報復。當此中原未靖,豈可沿海再起風波。寬猛兩難之間,總宜計深慮遠,弭此釁端。既不可意存遷就,止顧目前,又不可絕之己甚,復開邊釁。如其仍肆囂張,斷不可遷就議和,如耆英輩誤國之謀。 安徽桐城。郝光甲兵未至,陳玉成已親率三路大軍,由呂亭進擊桐城。李秀成亦由城內殺出。桐城以南,安慶援軍疾拊秦、鄭之背。。 秦定三、鄭魁士三面被圍,四呼不應,決議合軍由山徑退舒。秦、鄭以進為退,齊撲烏石岡,收隊半入魯洪山。至日落又作出隊之狀,覓嚮導裹糧兼行。如此反覆再三,方才退卻。 陳玉成識破,率軍追擊,清兵飢餓不支,紛紛潰散。陳玉成追至三十里鋪,連破四營,殺陝安鎮總兵郝光甲以下千人。鄭魁士遁逃廬州,秦定三退避中梅河。陳玉成乘勝攻佔六安、舒城,前鋒進抵壽州城下。 壽州知州金光筋負城力拒,飭令馬隊駐紮城外東津渡,以為犄角。 陳玉成督率兩萬大軍,四面合圍,更番攻城,徹夜衝突,間用雲梯爬城,復又掘地炸牆。壽州岌岌可危。 金光筋旦夕難支,急稟福濟,請兵星速援救;又令兵勇星夜傾出東門,孤注一擲,大肆反攻。 陳玉成連戰連捷,高枕而眠,猝然驚醒,倉猝應戰,竟致潰敗。 皖地盡失,福濟無奈疏陳:皖省落歉之餘,饑民遍野。該逆沿途煽惑,大肆鴟張。並勾結捻匪,縱橫數十萬眾,飄忽糜常。我軍各守要區,勢難分拔。廬郡所有兵勇甫經收集,器械不齊。新挫之後,恐軍威驟難復振。況探報,賊匪數萬,定於日內由舒城、三河、巢縣三處合攻廬州。無論以彼之銳,攻我之疲,勉強抵擋,萬不足恃。即使士卒用命,而四路圍逼,糧絕援孤,將韜桐營覆轍。且六安至臨淮,一水可達,倘被乘虛盤踞,則淮河鎖鑰盡失,軍火餉道無路可通。恐廬營困在垓心,不戰自潰,即徐、楊、淮、泗亦必震驚。且捻匪正在穎霍之交,紛紛肆掖,互相勾結,勢所必然。 福濟疏畢,復請旨告病開缺。 咸豐帝嚴旨申飭:窮途末路乎?朕已諭令寧國、湖北即刻赴援爾地,餉銀亦由戶部疊次飛催。另,勝保業已飛馳入皖。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