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淡淡的說道: “朕已經發明出可以影印書籍的活字印刷術!” “就比如丞相你府中的書籍,只要有原稿,朕要多少本,就可以印刷多少本。” “從此以後獲取書籍的辦法再也不用燒錄摘抄。” 只是輕飄飄的幾句話,可落在李斯的耳中,卻讓他感到無比的震驚。 從今以後書不值錢了? 那我府上這些年求爺爺告奶奶積攢下來的幾百卷甚至幾千卷藏書,白花費了我大半輩子時間收藏。 以後只要陛下一個念頭。 就可以用活字印刷術,印個成千上萬本出來! 書籍多了…讀書的人自然也就變多了! 李斯在心中倒吸了一口涼氣… 嘶~… 在這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加持下。 大秦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會湧現出大量的讀書人。 這對大秦甚至對他丞相李斯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斯內心之中有些掙扎。 他非常想問問胡亥接下來到底要幹什麼! 但是他有預感,胡亥所謀絕對不小。 算了! 這種事情自己還是不摻和了! 要是以後史書上留下一筆:李斯參與活字印刷術讀書改革失敗,那自己這前世的英明往哪擱呀? 胡亥見李斯沒有反應,於是接著不慌不忙的繼續說道: “朕接下來會在各個村落之間開設學堂。” “學堂規定,附近各個村落之間每隔三天,村民必須在學堂進行統一學習識字。” “至於學什麼字,我已經命人連夜印製“三字經”,對於剛開始學習認字的百姓來說已經夠用了。” 李斯本來想保持沉默,但是胡亥這些發言讓他雙腿有些發軟。 李斯險些站立不住。 他現在是懂得這個教書育人是什麼意思! 教天下的百姓讀書。 這簡直是開歷代王朝之先河,完全與帝王馭民之術相反。 這樣下去恐怕會引起天下大亂! 李斯有些口乾舌燥的說道:“陛下,作為一名合格的統治者和帝王,應該先滿足百姓的衣食所需,帶領著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在這之後才開始執行教化萬民中的“教化”二字,主要是在道德層面去約束他們,讓他們成為一個有道德,有良知,懂禮數,對大秦忠心的百姓。” “而如果他們讀書人造起反來,那威力可不會像陳勝,吳廣之類的莽夫,他們會做到有組織有紀律的規劃。” 李斯剛說出話不久,突然意識到出言不遜的趕忙跪地。 “陛下,臣該死,臣不是說讀書人會造大秦的反。” 胡亥低頭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李斯,淡淡說道:“起來吧,朕不會怪罪你。” “你是想讓朕使用歷朝歷代所採用的愚民論吧。” 李斯採用預設的方式,贊同胡亥所說。 李斯能做到丞相的位置,不僅是因為他是法家代表。 還有一層就是他熟知帝王學術。 愚民倫初聽會有一層貶義,但對治理國家卻有著實打實的良效。 愚民制度由來已久。 早在商朝,無論是君王還是大臣商賈不管做什麼事,都喜歡占卜。 想要問一下蒼天的意思,非常迷信。 商朝的君主也第一次提出了君權天授的概念。 這是一位帝王為了保證權利的合理性和讓權力得到更好的延續,所想出來的辦法。 告訴底層百姓,他們目前所獲得到的一切都是順應天意。 是老天所決定的。 萬不可逆天而行。 否則會遭受天譴,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可後來發生了著名的周武王滅商。 這就屬於一個新王朝的建立。 卻難倒了當時周王朝的統治者。 周把商給滅了,他如果不延續之前的君權天授,萬事皆有天命,這樣就會出現人人想當皇帝,別人很容易推翻他的政權。 周王必須迫切的想出亦有君權天授,又得讓周王朝政權具有合法性。 沒有合法性,就很容易被別人推翻,二者缺一不可。 這時候就有人提出了在道德層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商紂王是一個殘暴無能的昏君,他的德性上天不認可,於是派遣周王來終止他的商朝。 於此同時他們也開始了教化萬民的舉動,對天下百姓說周王以身作則,要以良好的品德來約束自己。 並且提出了要讓百姓“無知”,增加他們獲取知識的難度,這樣他們知道的事情少了就便於管理。 李斯現在並沒有埋怨胡亥,而是怪罪起趙高來。 一隻閹狗,活著的時候真的是一點關於權術方面的歷史都不講給胡亥。 愚民論就連周王室衰落之後,各諸侯國也將其奉為治民之利器。 李斯在腦海中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 “陛下,農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我大秦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就相繼開始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和廢井田開阡陌政策,秦國在這些政策下確保了國家糧食充足 ,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 “而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僅是政策的推出,還有百姓的努力。為了讓這一政策更好的延續下去歷代君王都會讓百姓不讀書不認字,這樣他們才能側重農桑,有助於維護國家穩定。” “這種政策下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他們只